趙浩然:走進北大的奮斗史
2015-08-14 12:14:15中國青年報
高考成績出來已經快兩個月了,直到現在,趙浩然還是有點恍惚。他記得那天晚上,看到班級QQ群里有同學說可以查成績了,他便上網查分,看著屏幕上“691”的數字,比平時發揮最好的時候還要多出整整20分。這個平常喜怒不形于色的男孩,只用了“挺高興”3個字來形容當時的感受。但他知道自己的內心有多不平靜,12年苦讀,他如愿成了從寒門家中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
扎實奮斗“非典型學霸”自有高招
事實上,趙浩然自己都沒有想過,在這場考試中能超常發揮,并收到來自北京大學的邀請信。出身寒門,趙浩然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從小就體弱多病的他是被爺爺奶奶照顧著長大的。努力學習中默默地與病痛作斗爭,趙浩然的成績基本穩定在中上游,但北京大學,依然是他“不敢想的事情”。
2015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趙浩然坐在自己的房間里,為最后一仗作著準備。沒有像往常一樣把自己埋在題海里,他只是簡單地看了幾道錯題,在心中默背了幾番考試技巧。高考那幾天,在他的回憶中顯得“很平靜”,似乎只是到離家不遠的學校做了幾套模擬題。但就是在這“平靜”中,他發現物理的一道單選變成了多選題,得到了很多人粗心丟失的6分;面對生物近一半卷面的填空題變成簡答題的臨時題型改動,他不慌不亂地給出答案。“這可能就是我比別人發揮更好的原因”,他說。
這并不完全歸功于運氣。從小地方的學校到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再到北京大學,趙浩然這一路奮斗,靠的是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打下的扎實基礎。
在有“牛班”之稱的長春十一高中的理科尖子班32班,趙浩然顯然屬于“非典型學霸”。在身邊的同學以每科4本練習題冊的題量“瘋狂刷題”的時候,趙浩然依然堅持從小學養成的“不刷題”的策略,把每科兩本練習題冊好好做完。每次校對答案時,別的同學只在意答案對錯,但對了的題,趙浩然更會瀏覽一遍解析,看看解題方法步驟與自己有無不同。“高考考生物時,不少同學看到填空變成簡答,都蒙了,我平時做題比較注重方法步驟,所以答得比較順利。”趙浩然也沒想到,正是平時的細致,在高考中幫助了他。
每天13節課,十幾小時的學習負荷,趙浩然還是會抽出時間去總結思考。每做完一道題,他都會習慣性地梳理一遍,花個幾十秒,想想有沒有別的解題方法。每天晚上睡覺前,他想的事情也不外乎是今天學習的內容、犯的哪些錯誤可以避免等等。十幾年養成的習慣,讓他“平時可能錯誤很多,但犯過的錯誤基本不會犯第二次,大考基本不出錯”。
如果說這樣“非典型學霸”的學習模式下,趙浩然還有什么缺憾,那大概就是缺少時間。身體不能過度勞累,他的學習時間常常比別人少兩三小時,別的同學可以熬夜復習到深夜一兩點,趙浩然的身體卻到了晚上十點鐘就會發出“必須休息”的信號。
在這般境況下,趙浩然更是最大化地利用時間,不無謂地刷題而是總結思考之外,一上課,他就是“課堂上最認真”的一員。一到講題課,就是趙浩然積極提問的時間,一講到他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會馬上舉手詢問老師自己的疑點,平均下來,每堂課他都會提至少兩三個問題。“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馬上問,這樣就不用留到課后成為以后學習中的疑點,而是可以馬上解決馬上吸收知識點。”他說。
克服病痛做時間之戰的贏者
在這場與時間的賽跑中,沒有人比趙浩然自己更深刻地明白時間的意義。
還是個小學生的時候,趙浩然就習慣了一個人坐在房間里看書學習,度過只屬于自己的時間。先天就有遺傳疾病,從小,趙浩然的身體底子就很單薄,吹個風就可能患上一個月才能好的感冒,不小心喉嚨痛就能咳嗽半個月,三天兩頭上醫院,在別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對兒時的趙浩然來說,都是家常便飯。為了休養身體,他常常得一個人呆著。明明是愛玩的年紀,他卻不能出門劇烈運動,對可樂和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也要“敬而遠之”。
單薄的體質也成了這個家庭的隱形負擔。曾經為了治病,趙浩然的中藥花費可以達到每月上千元。這對于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來說,是一筆不菲的開銷。緊張的家庭收入外,家人也為照顧他花了不少精力。從小到大,每次趙浩然生病的時候,陪在身邊的都是爺爺奶奶。不想讓家人擔心,懂事后的趙浩然便漸漸養成了獨自看書寫字的安靜性子,利用時間好好學習,回報家人。
隨著年歲增長,趙浩然慢慢發現,最容易生病的身子,其實最“生不起病”。緊張的初高中學業,普通的學生都恨不得握好手中的一分一秒,他更是要“一秒掰做兩秒用”。他回憶,最難熬的就是高二常生病而成績忽上忽下的時候。晚上發現自己發燒了,第二天上午他請假回家休息,下午稍微清醒點,他就會馬上趕到課堂,接著聽講。“其實當時身體挺難受的”,他說,“但還是得回來接著學,把落下的時間追回來”。
即便快馬加鞭,與時間的鏖戰中,趙浩然也曾有過不想堅持的時候。眼睛先天有疾病,趙浩然常常要很吃力才能睜眼,如果用眼過度,還可能引發更嚴重的疾病。高三最后沖刺的攻堅時刻,面對紛至而來的學習任務,他“每天眼睛都挺難受的”,有時候晚上倒在床上,“覺得全身都散架了,再也撐不下去了”。但是第二天一早,這個要強的男孩還是會想著至關重要的人生一戰而咬咬牙爬起來。
趙浩然最喜歡的一本書是《魯濱遜漂流記》,在書里,魯濱遜忍受過漫漫的孤島生活,借著頑強的意志力征服了各種艱難險阻。而在現實中,趙浩然就是自己生活里的“魯濱遜”。小學剛畢業那年,有天晚上他突發胃出血,大夏天的夜晚,爺爺不顧年事已高,背起他就送了醫院。那是趙浩然人生中第一次住院,整整一周,他第一次感覺到生命的脆弱。“可能那時心里也是有點害怕”,回憶起過去,趙浩然只是輕描淡寫?偸莿袼灰獎诶奂胰藚s不知道,這個男孩一直嚴格地要求自己,即便犯胃病嚴重到只能捂著肚子躺在床上,小學之后,他也很少流過眼淚。
愛心傳遞加多寶助學子再逐夢
單薄的體質也磨平了趙浩然的性子,他漸漸變得耐心,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堅守平淡中的一份執著,利用當下的時間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份執著讓他在十幾年的奮斗中,贏來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得知北京大學有望,填志愿時,他便毫不猶豫地填報了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我高中的時候就很喜歡互聯網,想學習與之有關的技術”。
但下崗的父母常年在外打零工,趙浩然的醫藥開銷頗大,家中還有年事已高的爺爺奶奶,大學學費對生活拮據的這一家子來說,依然是個不小的負擔。幸而通過高中老師的推薦,趙浩然知道了“加多寶·學子情”這一愛心助學項目,遞交申請后,他順利獲得了一筆5000元的助學金。
“很感謝加多寶資助我的這筆助學金,對我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趙浩然說,能圓夢大學,這一路實為不易,為了回饋這份愛心,在大學期間,他會身體力行,多參加幫助弱勢群體的公益活動,以志愿者的身份獻出自己的一份公益力量。
推薦趙浩然的長春市十一高中團委書記邱俏認為,“加多寶·學子情”公益助學項目實在是“善心之舉”:“加多寶集團能幫助成績優異,但家庭比較困難的學子走進優秀的大學,不讓人才流失,相信這些學生將來回報社會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從2001年起,以“圓今日學子夢,造未來棟梁材”為宗旨,加多寶集團發起以資助應屆高考貧困生為主體的愛心助學行動。截至2014年,“加多寶·學子情”助學項目捐助的學生已達12175名,資助總金額超過6000萬元。2015年,加多寶繼續出資1000萬元,在全國尋找2000名像趙浩然一樣的寒門追夢學子,助他們圓夢大學,同時,繼續夯實“發展型助學”模式,對受助學子進行系統化幫扶,在愛心之路上深刻踐行“以善促善,人人公益”的公益理念。
過去的12年,趙浩然為了大學夢想而與時間賽跑。而一個月后,他與時間的承諾關于更廣闊的世界。想利用北大的教學資源繼續刻苦學習,他希望能在大學的平臺,重新拾起演講、辯論的愛好,“讀書多年,都不曾經歷過放松的生活,想多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看看外面的世界”。
高考后某一天,整理這三年留下來的書,趙浩然發現各種課本和練習冊、學習資料,堆起來有整整三摞了,每摞都有一米高。各科的錯題本放在一塊兒,比一本《現代漢語詞典》還要厚得多。
“我不是故事里的人,我是現實中的人。”趙浩然說,那些故事里波瀾起伏的生活并不屬于他,他只是個“實干者”,從不會去幻想未來將會發生什么,只是在當下平淡的生活中默默努力。就像趙浩然高中三年留下的三摞書,在每個高考生的家中,你都會尋到這樣的痕跡,但就是和常人并無不同的趙浩然,用這份平淡,在時間中寫就了“草根”的奮斗史。“平淡,樸實,這就是我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