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績拔尖
今年,自主招生時間錯后至高考結束。由于時間的縮短,因此,高校在初步“把關”時較以往篩選更嚴格。記者了解到,在初審過程中,清華大學僅通過5000人進入復試,而北京大學更將初審名額壓縮至1900余名。這使得考生學習成績及競賽獲獎情況成為“過門石”。
眾所周知,部分優質中學在日常教學或課外拓展中便已滲入競賽類課程。本市一名市級示范中學校長曾告訴記者,這類課程或以大學先修課的形式出現,或由大學 教師、外請教師、外聘教師等授課的形式在校內針對部分學生做精尖研究。人大附中便以興趣小組的形式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數學、物理的高層課程以及生物等學科的 研究性學習。今年本市的理科頭名、獲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加分的人大附中學子劉智昕便在高二下半學期參加過以上兩個興趣小組。“這類興趣小學和羽毛球興趣小組 一樣,學生可以自愿報名,沒有條件限制。”她告訴記者,數學、物理興趣小組講授的內容為競賽類或難度較高的題目,不為應對考試,更多地是引導學生得出更多 的解題思路從而拓寬其思路。劉智昕坦言,這對她參加自主招生考試有很大的幫助。
但也有部分中學將競賽類課程作為常規教學模式,分層在學 生間開展。十一學校就針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不同學科的高層班,其中包括競賽類課程。據物理教師鄧靖武介紹,每學期,教師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建議其進入高層 班,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最后做出選擇。以物理高層班為例,這里的學生可以為競賽而生、也可以為精尖物理學研究而生,興趣所向、不一而足。而教師需要為這 群“牛孩”做的,便是提供上不封頂的課程難度。“我們的課程和教材不依托國家課程的內容和深度,而是由老師們自主研發。”每班24人以內的小班化教學,更使得教師能最大限度地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能力過硬
一名校長曾說,自主招生關鍵還要看學生的學習經歷是否豐富多彩和具有挑戰性。關鍵就在于他們都是在充滿樂趣地自主學習與主動發展。這對于高校自主選拔人才而言,是核心要素之一,更為學生適應未來大學學習預先進行評估。
在劉智昕看來,自主學習能力或許占高校自主招生考查的最大比重,這點在面試環節中最為明顯。“面試考查的綜合性比較強,都是我們在學校學不到的。”她在北京大學自招面試中,遇到的題目是“關于醫療改革的看法”。 劉智昕結合人情和社會熱點,比如醫患關系即興作答。這來源于她在日常生活的留心觀察,但更重 要的是自主性思考。在人大附中的3年學習中,她早已養成了這個習慣。“每節課前我都會自主預習知識要點,大概有50%以上能自己明白,然后課上主要聽自己 不懂的地方。”良好的預習習慣,也在她自主招生復習時起到關鍵作用。“暑假期間,我自己看一些自主招生的題,不懂的再去問老師。”
無獨有偶,在此次高考中以裸分690分獲海淀區文科頭名的十一學子姚芊芊也具備同樣屬性。高一時,她曾參加學校物理高層課程,課堂上的學習,都是以學生自學為 主,而教師要做的則是課下的答疑和教材的編制。高二時,姚芊芊中途棄理從文,這使她落下了高一一年的課程進度,特別是在地理、政治兩門科目上與其他同學相 差較多。為趕上大部隊,姚芊芊開始了自主研修的日常學習。“我不上正課了,就在圖書館里自習政治和地理,老師也會在私下給我一些幫助。”不到一年時間,她不僅沒有掉隊,更憑借自己的實力進入地理、政治的高層班學習。“這是因為老師前期為我們培養的自主學習能力起了作用。”正是良好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最終 使她獲得北京大學降至一本線錄取、清華大學降60分錄取的最高優惠條件。
應變自如不怯場
在經過“初審關”后,學生們 需要面臨的是高校自主招生復試,其中,包括筆試、面試環節。近年來,各高校為選拔出更加適應本校培養模式、具備創新潛質的考生,自主設計了不少特色的測試 方案。特別是在面試環節中,專家小組通過自我介紹、隨機抽題、發表個人觀點等方式考查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的思辨能力、邏輯思維、價值觀念等。
這點,從今年清華、北大自主招生的面試題目中可以得見。北京大學招辦負責人王亞章曾透露,今年自主招生考試進行了創新,對考生量身定做考核方案,針對考生的特點打造個性化的面試,比如可以是答辯,也可以是其他方式,靈活有針對性,希望能把真正的好苗子挖出來。
回想自招過程,姚芊芊說起兩道“有意思”的試題——清華大學的即興演講,談談對清華的印象;北京大學的熱點分析,談談微信對生活的影響。在她看來,這兩 道題“考查學生的表達、交際和領導能力。”而這些,在校期間的活動經歷尤為重要。“高一時,學校舉辦西班牙文化日,由年級承包,我擔任主持人。”除此以 外,在文學社的歷練也使她對即興展示游刃有余。
姚芊芊介紹,學校為學生提供上百種特色課程,并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搭建平臺。一名曾就讀于物理高層班的學生,因對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學校特批教室和教師,為有共同志趣的學生提供資源。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