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重慶高考試題:理綜緊扣生活
2015-06-10 14:34:24重慶商報文章作者:秦健 丁倩
隨著一聲清脆的鈴聲響起,2015年普通高考落下帷幕。對于開考的理綜/文綜、英語學科的試題也陸續曝光:"親,你也可以開店哦。""想象一下,你走進餐廳遇到的是'萌萌噠'的機器人。"……一線名師和專家學者在解讀試卷時認為各學科試題難度適中、非常生活化,試題時尚而清新。
理綜
物理卷:關注無線充電等科技熱點
重慶師范大學教授馮慶、重慶八中物理高級教師梅家燁:
總體看,物理卷注重從物理概念、物理思維、科學探究及科學態度等方面綜合檢測考生的科學素養,注重試題內容與學生生活情境及生產實際的聯系。例如,第5題以升降機為試題素材,考查了力的合成、共點力的平衡等內容;第10-1題以車胎內氣壓等變化為素材,考查了熱力學第一定律等內容。
試題還關注物理科技的熱點問題。例如,第4題以無線充電技術為試題素材,第7題則以當前廣泛應用于硬盤、光驅等系統的特殊電動機(音圈電機)為素材。
化學卷:分析化妝品成分等生活用品
重慶大學陶長元教授、重慶八中化學研究員級教師魯氫:
化學卷試題重視基礎,突出能力考核。今年考查的角度穩中有新,第11題電化學更是�?汲P拢略隽嘶罨艿目疾椋哂泻軓姷男路f性。
另外,試題以我國古代科技文明作為背景材料,如1題的陶瓷燒制,6題的黑火藥爆炸原理等,引導考生提高人文素養。在關注社會熱點,聯系生產生活等方面的試題有,第5題中分析化妝品的成分、8題中的汽車安全氣囊的反應原理等,不僅考查學生在特定情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有著積極作用。
生物卷:實驗探究考試比例增大
重慶八中生物高級教師程遠:
試題把握時代性、突出學科特點。試題引導考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生產、生活實踐,考查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第3題以"化驗單"為背景,圍繞著與人們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兩大激素展開了探討;第9題引用了經典的生態學案例,即"歐洲兔的生物入侵"問題,試題通過敘事的方式,考查了學生的生態學知識,同時也傳達了環境保護的觀念。
此外,對部分主干知識的考查形式做了適當的調整,如免疫的考查由多年的選擇題變為了非選擇題,在選擇題中出現遺傳題,實驗探究的考試比例增大,這對明年使用全國卷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文綜
政治卷:用語"萌萌噠"拉近考生距離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羅興佐、巴蜀中學政治教研室主任賀玲:
2015年是重慶市自主命題最后一年,今年的政治試題難、中、易比例恰當,分布合理,沒有偏題、怪題和難度很大的題,選擇題比較溫和,綜合題設問巧妙,多角度綜合考查學生的能力,有很好的區分度。
試題情境富有張力,多個題目分別以微店與大眾創業、機器人、控煙、污染治理等熱點話題為素材,親和力強,有利于引導考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發展,提高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素材呈現方式多樣,語言風格多元,在保證邏輯嚴謹、用語規范的基礎上,盡量貼近學生用語習慣,既有"雪躁靜心"、"潔凈精微"等文學語言,也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等哲理名言,更有"親"、"萌萌噠"等網絡語言,拉近考生與試題距離。
歷史卷:關注反腐倡廉體現時代性
重慶一中歷史高級教師張琦、重慶八中歷史高級教師劉忠驊:
今年的歷史學科試卷總的來說在去年的基礎上保持了相對的穩定性。試卷繼續保持了重慶歷史卷一貫的風格,保持了適當的難度、具有較好的信度、效度和區分度。
試卷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性。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第7題通過《八一宣言》考查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和第14題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有關知識,充分體現了對這一熱點的關注。又如第1題和第6題從不同的角度體現了對官場風氣以及反腐敗的關注。
地理卷:中國援助馬爾代夫水危機入題
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楊曉霞、西大附中地理特級教師謝世正:
地理試卷考查了學生的地理素養和學科能力,引導學生從地理學科的視角關注時代和生活,引導學生運用地理學科的基本知識、原理和技能,獨立思考和探究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考查內容以區域為載體,重點考查學科主干知識。如:通過中國援助馬爾代夫淡水事件的地理學解讀,考查了地理學中大氣、環境和地球運動等自然地理知識。
英語
試題很時尚
作文:給自己提建議
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晏奎教授、川外附中英語教研室主任黎琪、南開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吳華軍:
總體來說,試題難度略低于前幾年高考,沒有偏題和怪題。完形填空選項中出現的詞匯量比往年減少,閱讀的選項干擾項減少。試卷安排上,單選偏向考查學生的語言知識,閱讀更多的考查學生的語言能力。
從內容上來看,試題還很時尚,比如第四篇閱讀是非洲騎馬的旅行。
今年的作文注重考查語言能力。第一篇是一篇全開放式的作文,給自己提點建議,讓所有考生都能有話可說。第二篇是半開放,給出了一些要點,一家網站號召人們分享圖書,自己選擇方式并說明理由。老師們提醒考生:英語學習不能僅僅只作為知識,要和能力運用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