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報指南:十大看似好就業的“陷阱”專業(2)
2015-04-08 13:21:11新浪教育
物流:企業用人存在偏差
就業難度: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波及,國內物流企業不得不降低人力資源成本,裁員、降薪的消息時有傳出,同時企業招募人才的步伐也大大放緩。很多公司現在招聘物流部門的人員,都要求新員工從搬運工、快遞員等基層工作開始做起,這讓很多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又胸懷大志的物流人才感到不滿;而一些企業在招聘物流經理時要求既要物流專業畢業,而年齡又要不超過30歲。
事實上,物流工作涉及的部門很多,涉及的業務也很廣,比如物資管理、財務管理、設備設施管理、運輸管理、員工隊伍的管理考核等,而這些管理經驗都需要物流人員在管理實踐中去體會總結提高,這并不是在短時期內能夠完成的,所以目前企業對物流管理工作的實質性認識存在偏差。
美術:想要改行都挺困難
就業難度:對于多數美術專業的畢業生而言,留校任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然而,這種機會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還是被迫改行到與藝術毫不相關的行業。不過,設計類學生除了選擇改行到與設計相關的專業或找工作普遍容易外,繪畫、創作類的學生,要想改行都不容易。
對于美術人才遭遇的尷尬境遇,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美術專業的擴招,大肆擴招的后果是使得生源質量遠不如以前,而每年能夠脫穎而出的只有那么幾個,其余的相當一部分并不是熱愛藝術,而是僅僅為了取得一張大學文憑。
教育:高校招聘條件異常苛刻
就業難度:教育行業的就業難主要體現在高校進人難這一方面。一些高校在招聘非教師職位時明確提出:要求應聘者本科和碩士生階段必須就讀于重點大學。
與往年相比,高校輔導員招聘的條件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應聘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是碩士生,而且還要看出身,如本科、碩士生階段必須是名校或者國(境)外知名高校、必須是中共黨員、原則上要求在大學期間擔任過主要學生干部等。
教師一直是高校所有職位的招聘中要求最嚴格的,今年一些知名高校在引進青年教師時,甚至要求是博士后,并規定博士畢業生選聘后原則上進入博士后流動站工作,中期或出站考核達到師資博士后優秀條件,才能轉為固定編制教師。
新聞:找個實習機會也不容易
就業難度:受到媒體發展變革的影響,不少單位嚴格控制新聞采編人員的數量;與此同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也整頓新聞出版秩序,削減停辦了一批報刊。
然而,與此同時,新聞專業的開設規模空前龐大,從以往的新聞類專業開始只有老牌院校的中文系辦,到現在的綜合性院校、行業性院校等也在搶著辦。這樣一來新聞人才的供求失衡就顯而易見了,事實上如今就連進一些好的新聞單位實習都要通過打通"人脈"獲得寶貴的機會,而那些"過五關、斬六將"殺入最后面試環節的應聘者事后回想起來也許還會心有余悸。
法律:法官律師并不好當
就業難度:目前從社會需求來看真正能夠從事法律行業的專業人才,相對于每年法律專業的畢業人數,其實是少之又少。為什么法學出路較窄導致法律行業這么難進?造成這種就業困難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當前的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沖突,絕大部分的法學學士甚至法學碩士,不能立刻從事與法律專業關系密切的法官、檢察官、律師、法律顧問等工作,而必須得通過司法考試,要知道極低的通過率成為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最大的"攔路虎"。
其二,從事法律行業的公務員由于職位極其有限而且"熱度"很高,一個崗位就有成百上千個報考者爭搶。
其三,法律人才要想轉行發展的話也較為困難,每年都會有其他專業的畢業生試圖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法律行業就業,導致了就業的競爭更為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