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屆高三上學期段一考試歷史試題
來源:百度文庫 2015-03-30 13:59:03
合肥一中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段一考試
高 三 年 級 歷 史 試 卷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眾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窮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間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閨之內。"材料表明( )
A.統治者應減輕刑法實行開明統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會穩定
C.宗法制具有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 D.君主專制難以治理好國家
2.2011年8月22日,安徽正式宣布撤銷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居巢區的行政區域作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早在兩千多年前,秦朝在全國范圍推行郡縣制,在今合肥、巢湖分設合肥縣和居巢縣,同屬九江郡。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九江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匯報工作 B.郡縣制并非秦朝首創
C.郡守、縣令、縣長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D.郡、縣長官不得世襲
3."元代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動的中央政府。換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說明元代的行中書省( )
A.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當大權力
C.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
4.柳宗元《封建論》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國,以郡縣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卻成就了"天下之公"。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批評皇帝是"以我之大私為天下之公",以滿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對柳、黃二人的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黃宗羲對帝制的批判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
③二人所處時代不同,批判的內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④兩種觀點恰好相反,所以其中應該有一個是錯誤的
A.①②③④ B.② 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5.有學者認為:中國古代統治者為了維持皇權的"萬世一系"和宗法等級社會的長治久安,特別重視以明人倫為核心的道德倫常教育,并使之與選官制度相結合。下列最符合材料觀點的是( )
A.嫡長子繼承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6.羅馬人征服了希臘人之后,建立起地跨歐、亞、非洲的大帝國。然而,古羅馬學者賀拉斯說,被征服的希臘人最終俘虜了羅馬人。賀拉斯所說的"俘虜"是指( )
A.商業征服 B.宗教皈依 C.財富侵蝕 D.文明同化
7.同屬海洋文明,古希臘有法律但倚重民主,古羅馬有自由選舉但更崇尚法律,之所以產生如此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A.政治家的執政理念不同 B.商品經濟發展的水平不同
C.城邦體制與帝國的政治需要不同 D.人文主義的弘揚程度不同
8.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在《論義務》中指出"處于國家領導地位的人應該具有這樣的義務感:第一,他們不論做什么,都要符合公民的利益;第二,他們應該維護國家的整體,而不要為維護某一個部分而忽略了其他的部分。"羅馬法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統治者的治國理念,以西塞羅的觀點評價古羅馬法律,正確的是( )
A.習慣法源于社會生活實踐,有利于維護公民利益
B.《十二銅表法》是統治者自覺維護公民利益的表現
C.由公民發到萬民法體現了維護國家整體的精神
D.經過不斷發展,羅馬法基本實現了國民平等
9.馬克思、思格斯指出:"即使在英國,為了私法特別其中關于動產的那一部分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得不參照羅馬法的諸原則。"由此可得出 ( )
A.羅馬法是近代西方國家法律的源泉 B.近代英國非常重視法制建設
C.自古至今西方國家一直崇尚民主 D.羅馬帝國曾擴展到英國版圖
請下載附件: |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4屆高三上學期段一考試歷史試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