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慶:為何取消奧數等高考加分
2014-12-17 17:06:52財新網文章作者:孫文婧
【背景】近日,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及《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規范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工作意見》,作為今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這一高考改革總綱性文件的配套細則。
根據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意見》,自2015年1月1日起,將取消奧賽獲獎者、科技類競賽獲獎者、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跡者及體育特長生共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保留烈士子女、少數民族考生、華僑子女等5類扶持性加分項目。此外,教育部還要求,各省市不得擅自擴大全國性加分項目使用范圍,大幅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
全國奧林匹克競賽獲獎、評上省級優秀學生等來獲得高考加分,曾是多少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通往名校的墊腳石。此次教育部發文取消奧賽等高考加分項,意在何為?又將產生哪些影響?
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教育測量研究所所長謝小慶認為,本次教育部取消奧賽等全國高考加分項,其影響可謂是把利弊皆有的“雙刃劍”,但總體上體現了高考改革擴大高校招生自主權、促進科學選材的思路。
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起實行高考加分政策,主要分為鼓勵性加分及扶持性加分兩大類。鼓勵性加分是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而扶持性加分主要是針對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體。
謝小慶指出,奧林匹克競賽、科技創新大賽、優秀學生和優秀干部等高考加分項,旨在鼓勵學生個性和特長發展,以及提高綜合素質。但是,近年來,一方面,加分項目在實際操作中出現了徇私舞弊等不公平現象;另一方面,奧賽等加分項導致學生為了應試加分而參加競賽,并非真正對某一學科感興趣,違背了培養特長人才的初衷。
根據教育部近日出臺的一系列高考改革配套措施,相關的評優、競賽等雖不再與高考總分掛鉤,但奧賽成績、創新成果、藝術體育特長等獎項和資質,可作為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優先給予初審通過的條件。“這也算是對取消加分項的一項補償措施,是在強化大學的招生自主權。高考改革的終極目標就是還權于大學,擴大高校自主辦學權。”謝小慶表示。“這些加分項不再一刀切式的放到高考總分里,而是由各大學自主制定參考標準。比如化學競賽獎項只在報考化學專業時可以加分,藝術體育特長只有在報考藝術類體育類院校時才被考慮,這樣也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
但是,任何政策都是利弊皆有。謝小慶表示,取消奧賽等高考加分項目,由高校自主招生時確立相關評價標準,畢竟是弱化了奧賽和特長等項目在高考中的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不利于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現在參與自主招生的高校數量還非常有限,而且高校招生政策受到行政管理的束縛也比較多,很難全面照顧到那些有特長的學生。”
此外,讓高校在自主招生時自行確定參考奧賽成績、評優結果等指標,如何保障操作過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是需要重點關注和進一步細化的問題,謝小慶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