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政: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是個合理的選擇
2014-12-17 15:06:23教育部網站
從教育部了解到,《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印發,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柯政對此作出了解析。
在“兩依據一參考”的制度框架下,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呈現方式直接體現著本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并將直接關系到考生的重大現實利益,社會各界對此非常關注。正因為它非常重要,所以在研究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呈現方式時,必須綜合考慮我國現階段國情和各方面要求。一是相比歐美等國家,高利害考試在我國更加敏感。二是國內考試機構的整體專業水平目前還無法大規模實施一些技術要求很高的考試計分方式(如等值測驗等)。三是根據人群比例來劃分成績界限的做法,我們有多年的實踐基礎,家長和公眾容易接受。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并按考生比例來劃分等級,是綜合各方考慮之后的一個合理選擇。
首先,有利于淡化“分分計較”。雖然嚴格考究起來,考試是不是就應該分分計較,目前還有些爭議。但在廣大學生(家長)和公眾的眼里,硬要把91和92分的學生區別開來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害怕自己差1分而導致命運懸殊,所以每個學生都被迫在考試中分分必爭,這直接導致了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教師教學壓力過大。所以,在這一輪考試招生改革中,國家很早就提出,要淡化“分分計較”。在這種情況下,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成為必然選擇。
其次,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學業水平考試要真正成為高校招生錄取的一個重要依據,其前提條件就是必須要有利于高校選拔。從高校選拔的角度上來說,一個重要的訴求就是成績具有區分度。一般來說,等級越多區分度越大。而等級過多,會與淡化“分分計較”的訴求相沖突,所以,《教育部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等級呈現成績提出了原則意見,即一般分為ABCDE五個等級,并規定了各等級的人群比例。這比現有許多省市學業水平考試以“合格、不合格”呈現成績明顯增加了區分度。操作過程中,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份也可以結合本地實際,在五個等級中再細分檔次,方便評價和招生錄取使用。比如,上海市就通過B+、B-等方式,再把ABCDE細分為11個等級,滿足更高區分度的要求。
第三,有利于推動高校從以往簡單地“招分”走向科學“招人”。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絕大多數高校招生,完全依據分數來進行,誰考分高(哪怕只高一分),就錄取誰。很多人稱之為“招分”,而不是“招人”。“招分”背后有多方面的復雜因素,這種狀況短期內可能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次改革,努力打破高校招生的“唯分數論”,想法設法多方面創造機會,推動高校從簡單地“招分”走向科學地“招人”。在當前的輿情條件下,成績按比例分等,為破除“唯分數論”,高校參考學生綜合素質材料,走向真正的“招生”創造了有利條件,留出了更大的空間。
由此可見,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呈現方式是綜合了各方考慮之后的一個精心選擇,符合中央提出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分步實施、有序推進的原則。《意見》還給各地提供了廣闊的自主探索空間,所以,我們更應該期待的是,在教育部給出的這個基本框架和政策空間下,各地如何做好具體實施工作,積極而穩妥地就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呈現問題以及后續的與高考分數合成問題展開探索、實驗,總結出一套科學、合理的具體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