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開新專業“文學創作”培養作家
2014-11-05 10:48:25金陵晚報
今年9月,北師大“文學創作”專業,迎來了第一屆的10名學生。該專業是北師大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繼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之后開設的第三個專業方向。它按照當代文學學術型碩士的標準招考和培養,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與創作相關的課程。
這個全新的專業實行校內導師加一位作家導師的“雙導師制”。第一批作家導師共有6位,包括李敬澤、格非、嚴歌苓、李洱、歐陽江河與邱華棟,每位帶1-2名學生。該校文學院副院長張清華介紹,“我們要培養的是作家,不是寫手。而作家一定要有人文情懷和社會擔當,不能是純技術化的寫作。”
作家,真的可以通過大學來制造嗎?多數網友覺得“有點懸”,比如有人認為“文學創作,不是中小學寫作文”,也有人直接指出“作家是社會培養的”。
調查:
南大作家班也有作家授課
其實,北師大并不是開設類似專業的第一家,近年來,創意寫作開始在中國高校盛行起來。“創意寫作”于上世紀30年代發源于美國,它是指跳出一般專業新聞、學術以及技術形式文學方式來創作文學作品。如今,這一專業是“藝術型碩士”的一種。
2010年,復旦大學就開設了國內首個“創意寫作專業”碩士學位點,隨后復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上海大學相繼設立創意寫作專業,今年北大也加入了這一行列。和美國相似,國內眾多開設創意寫作課程的高校,都邀請了名作家來授課。
而在南京,從1986年開始,南京大學中文系(2007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文學院)從未停止過開辦作家班。去年3月,作家畢飛宇調任南京大學任文學院教授,并開設工作室。他還從全校學生中選擇幾個對文學感興趣、有潛質的進行培養,指導他們文學創作。
學者:
“作家是教不出來的”
“作家是教不出來的”,昨天下午,南京學者薛冰在采訪中表示,“古今中外,一家兩代、三代都是作家的情況是極少數的,魯迅、茅盾、巴金等都是有名的作家,但他們的兒子卻不是作家,父子一起生活很多年都培養不出作家來,更何況是開設專業請作家來教呢?”
薛冰認為,創意寫作和文學創作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創意寫作可以是應用文寫作,有固定的套路和規范,但文學創作是極其個性化的東西,從歷史經驗看,沒有法子教”。
因此他表示,對于高校開設的“作家班”、“創意寫作”專業等,不必抱有太大的希望,“僅僅通過專業學習就想把一個沒有創作經驗的人培養成作家,這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