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14高考北京平行志愿組填報方式
2014-03-17 13:23:11新京報
“考得好不如報得好”——過去北京的高考志愿填報,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但2014年,此種說法恐將終結。今年高考志愿填報改革,本科一、二、三批次中,由原來的小平行志愿填報方式,改成平行志愿組的填報方式。每批次第一志愿由過去一所學校變為兩所平行學校,同時每個志愿學校填報的專業數也由原來的5個專業調整為6個專業。
“從小平行到平行志愿組,盡管第一志愿只增加一所學校,變成兩所平行學校,投檔方式卻由原來順序志愿的志愿優先,變成平行志愿的分數優先。”好志愿中國高考研究中心高考升學專家劉雪峰認為,高分考生將成為高考志愿填報方式變化最大受益者。
“第一志愿變為兩所平行學校后,學生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我想很多高分段考生都會沖擊清華、北大等名校。只要志愿填報合理、發揮正常,高分考生應該且都能上好學校。同時,低分段考生上好學校的幾率將大大減小,‘考得好不如報得好’的現象或許難再。”
高考志愿填報專家、《高考志愿制勝技巧》著者張藝執預計:北京考生投檔率會有所提高,尤其高分考生投檔率至少提高5個百分點;各層次本科院校的投檔分數和錄取分數應該也會提高;高校錄取學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將會縮小,出現“扁平化”的情況,專業級差也會變化。
“預留第二志愿計劃的院校可能會減少。過去像北郵、北工大等都會接收二志愿考生,因為他們很多是沒能上清華北大的高分生,估計今年這類院校將不會再考慮接收第二志愿考生,有第二志愿招生計劃院校的層次或許會下降。”
■策略
弄懂簡章算好排名
“要弄懂院校招生章程的各項規定,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去咨詢。”張藝執分析,其實一本尤其名牌學校對單科成績要求不高,但是有些二本、三本院校對單科成績有一定要求;有些學校是“假加分”,投檔時算加分,但專業錄取時不加分,有的還有專業級差。此外,還有的考生在身體狀況、思想品德情況等方面出現問題等等。張藝執建議家長和考生,優先選擇投檔不退檔學校,謹慎選擇加分投檔學校,最好選擇服從專業調劑。
另外,劉雪峰則強調,對今年的考生來講,因志愿填報方式變化,往年高考數據的參考價值已不是很大,因此不能依賴。“考生和家長還是要多關注一模成績,通過學校排名、區縣排名,折合成全市排名,來考慮自己的定位。”
■風險
滑檔退檔很可怕
雖說平行志愿組可讓“高分死檔”或“高分落榜”的風險降低,但并不是說沒有風險。“填報平行志愿最大的風險是滑檔和退檔”,張藝執說,在平行志愿組填報方式出現這種情況,考生的結果一般會比北京過去實行的順序志愿方式還要差。
張藝執認為,造成滑檔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對自己或院校預估不準,或發揮失常,導致成績低于投檔分數線。而退檔的原因則是多方面的:如專業志愿填報失誤;沒有弄清楚學校專業錄取辦法——是分數優先還是專業優先,是否有級差等;有的考生還不服從專業調劑;或是總分合格、單科成績不合格。
■建議
●劉雪峰,好志愿中國高考研究中心高考升學專家
●張藝執,知名高考志愿填報專家
1、了解院校層次劃分和自己大致所處位置。
2、合理搭配第一和第二志愿院校,拉開適當梯度,各層次志愿之間一般在20分左右。第一志愿A可填報與自己實力相當,或略微沖高點的學校,第一志愿B可填報保底校。提醒考生院校選擇不是簡單“沖”和“保”,沖要有可能沖得上,保要有把握保得住。要盡量確保第一志愿可以走掉。如果一志愿A填報的是沖高的學校,一志愿B注意應拉大與一志愿A之間的分值。二志愿A和一志愿B可以稍微拉大梯度,如30到50分。
3、仔細閱讀招生章程具體的錄取規則,如錄取順序、專業級差等。建議高分段學生選擇分數優先,低分段學生選志愿優先。
4、院校和專業盡量選擇服從調劑,要確保填寫的每所院校和專業都是自己能夠接受的。
5、對于復讀生,報考尤其要穩中求穩。
■看點
國科大或加入頂級大學梯隊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今年將首次招收本科生,名額為300名,其中25個將留給北京考生。目前,北京四中等20所京城中學具備校長推薦資格,每個學校可推薦2名學生,直接進入國科大面試。其余北京學生可在3月25日前,通過自薦形式在國科大本科招生網報考,參加面試的自薦生規模將控制在160人。在錄取時,國科大將采取綜合評價機制,綜合參考考生高考、國科大面試、高中學業水平的成績,各占70%、20%、10%。
“國科大招收本科生對國內高等教育的發展將有著積極的影響。”好志愿中國高考研究中心主任賈小峰指出,從招生專業可看出它對基礎學科的重視,“綜合評價”的機制是對招生模式的一種探索,而導師制、小班制則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回歸。“對考生來講,國科大的加入無疑提供了一個機會。我認為有明確教育規劃和職業規劃、熱愛基礎科學研究、有比較扎實的基礎學科功底和外語基礎、有良好溝通和合作意識的考生,比較適合報考國科大。我個人覺得國科大同清華北大是一個級別的,錄取分數和名次應該會比較高,有意的考生和家長要做好一定的準備。”
■觀點
借鑒中考經驗填報高考志愿
●陳翔,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高三年級主任
據我了解,很多家長目前還不了解今年高考志愿填報方式的變化帶來的影響,心里也沒數。現在有些學校也會請社會機構的專家來做解說和輔導,但權威性畢竟弱一些,家長也覺得有些彷徨。我認為北京教育考試院、高招辦應該加大宣傳力度,盡快對志愿填報方式的變化發布具體、權威性的解說,為考生、家長提供服務。
很多人將今年稱為高考改革元年,根據目前形勢,高考政策還會改,不知道后面還會有什么政策,所以建議考生今年能走則走。注意第一志愿填報學校無論沖一沖,還是托底的,都要在能力范圍內,家長們也可以借鑒中考報志愿的經驗,來填報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