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2014年保送生測試題靈活
2013-12-10 15:21:16青年時報
雖然不用參加“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但昨天,浙江大學2014年保送生考試也不輕松。最后一組考生面試出來時,已是昨天傍晚6點多,考生普遍反映:“題量大,知識面考得廣。”從《浙江大學2014年保送生招生簡章》中了解到,今年有資格參加保送生考試的學生,僅來自全國16所外國語中學,其中浙江只有一所杭州外國語學校。考生數量比去年大幅下降,但考試題目卻不簡單,需參加筆試和面試。
考生減半但標準不減
相比往年的保送生考場,今年明顯“冷清”了不少。考場清靜的原因,一方面是浙大招生處處長吳敏,將隨行的家長召集了起來,順便解答相關問題;另一方面,今年參加保送生考試的人數,確也減少了不少。
據了解,往年參加浙大保送生考試的學生,有很大一批是在各學科類競賽中獲獎的學生。但今年,保送生招生范圍縮小到了全國16所外國語中學,因此考生人數也從去年的500多人,減到今年的240余人。
考生數量少了,會不會影響最后的錄取質量?這一點,浙大招生辦負責人夏標泉并不擔心:“因為由全國16所外國語中學推薦上來的生源,本身就十分優秀。而且,很多外國語中學的保送比例很高,相對來說,這些學校的高考壓力小,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也很符合浙大的招生要求。”
保送生招生不設比例,具體240余人的考生中招收多少名,目前還不確定。夏標泉表示,只要符合標準的學生就能錄取。
新聞熱詞頻現考題
怎樣的學生符合標準?夏老師解釋:“會合理地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足夠自信,有追求,對自己的成長有所規劃;同時關心社會,對熱點問題有自己的理解;思維品質符合甚至超出自己的年齡。”
這些標準從當天的不少考題中也有所反映。不管是筆試還是面試,十八屆三中全會的相關內容都有涉及;名詞解釋“轉基因”“霧霾”和“防空識別區”,也都是近期新聞中的高頻詞;論述題當中,則有一題是要求考生分析“雙十一淘寶”現象。
“有一道題我印象深刻,老師問,面對目前中日的緊張關系,我們如果作為領導人要如何處理?”一位來自鄭州的考生說,在群體面試時,很多同學的態度都是“暫時擱置”。“他們的答案都比較保守,輪到我的時候,考官居然叫我反駁同學的觀點。所以我的回答是中國需要更加強硬的態度。”
據了解,面試題目都是由教授隨機提問,題目基本沒有重復,還設有英語面試。比如,用英語講述“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考生發揮空間較大。
另外,本次考試不分文、理科,筆試題目中涉及較多的物理和數學題目,也成為不少文科考生的“攔路虎”。“我沒記錯的話,兩個半小時的筆試時間,需要做12頁的題目,而且數學很難。”不少考生認為題量有些大,沒有完全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