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2014年高考:高三化學一輪復習建議(2)
2013-07-08 16:56:08學而思高考研究中心文章作者:趙文樂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族、周期的書寫、判斷、結構性質遞變規律(半徑、化合價、單質、化合物、反應激烈程度、熔沸點、顏色、得失電子)、代表物質通式、特殊性質)實際判斷、應用確定元素或位置,應用規律解決實際的問題。
原子結構
(元素、核素、同位素、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中子、核外電子、原子、分子、離子、電子、質量數、以上書寫方式、原子結構圖、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
化學鍵
(化學鍵概念的應用、共價鍵、離子鍵、極性鍵、非極性鍵的判斷、電子式的書寫鍵的斷裂與生成和能量的變化關系)
化學能與電能
(學會區分判斷兩極;電解池和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原電池、電解池、電鍍池的電極名稱判斷和電極反應式;根據電極的變化判斷金屬的活潑性;根據電解時電極的變化判斷電極材料或電解質種類;新型電池的電極反應及應用;電解產物的判斷和計算)應用、判斷、書寫
③化學用語
原子結構圖、元素符號、結構式、電子式、分子式、結構簡式。
化學方程式、熱化學方程式、水解方程式、電解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電離式(強、弱電解質電離方程式,尤其多元弱酸分步電離和氫氧化鋁兩式電離)
電池(兩極反應式、燃料電池式)
有機化學反應方程式
PS:必須做到正確書寫(客觀事實、符號正確、微粒守恒、條件完整等)
④元素化合物(金屬、非金屬)
堿金屬
(物理、化學性質;從原子結構分析相似和遞變;氫氧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的性質、轉化、關系,從氧化還原角度了解過氧化鈉)
幾種重要的金屬
(鐵、銅、鋁、鎂;活潑性;冶煉方法、合金應用、合金的應用和性質與原來金屬的比較)
金屬化合物的性質、檢驗
(鋁、氧化鋁、氫氧化鋁的特殊性質;鐵、二價鐵、三價鐵的相互轉化、氧化性和還原性)應用、制備、檢驗
非金屬
(無機非金屬材料碳、硅的性質。它們的化合物的性質、碳族在周期表的位置;一氧化碳的污染;硅酸鹽工業和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特殊性;一般反應需要高溫的條件)
海水—氯、溴、碘鹵族元素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和應用、對環境的污染;鹵族的相似和遞變性、工業提取溴、碘的方法;海水淡化的方法、海水綜合利用---氯堿工業、制金屬鎂)
硫的氧化物、硫酸及其氧族元素
(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及應用、過氧化氫的性質催化劑對它的反應速率的影響;二氧化硫的污染、三氧化硫的狀態;它們之間的轉化、硫酸的性質應用、硫酸鹽的性質)
氮、氮的氧化物、硝酸、銨鹽、氮族
(氮的穩定性和性質、氨氣、銨鹽的性質實驗室制備氨氣的原理和方法、檢驗;硝酸的性質和應用;氮的氧化物和含磷洗滌劑對環境的污染;氮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⑤有機化學(烴、烴的衍生物等)
有機化合物的碳成鍵的特征
典型有機物(甲烷、乙烯、乙炔、苯)主要的化學性質
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在化工生產的作用
同系物、同分異構體、官能團等基本概念辨別
重要有機物(乙醇、乙酸、乙醛、乙酸乙酯、鹵代烴、酚)的組成、性質和應用
羥基、羧基、醛基、酯基的性質檢驗
研究有機化合物的方法
紅外光譜、質譜圖法、核磁共振氫譜、根據結構特點推斷有機化合物、根據性質確定有機物、根據官能團決定有機物性質
有機化合物的共平面、共線問題
有機化合物的命名
基本營養物
生活中的有機化合物(糖類--淀粉、油脂;蛋白質---氨基酸)以及其它:纖維素、酶、酸性與堿性食物
高分子合成
有機反應:
取代、縮聚、加成、加聚、消去
氧化、還原(裂解、裂化)
PS:主要結構簡式的書寫形式(體現結構、易于識別),縮聚產物的書寫形式(以現行教材為主,寫出鏈端。部分參考書給的范例及答案沿用老課改寫法,沒有寫出鏈端!)
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計算(根據相對密度或者標下密度、根據水、二氧化碳、根據商余法)
根據儀器的測定(紅外光譜、質譜法、核磁共振氫譜)
根據性質確定、根據框圖信息確定
⑥實驗基礎(常見的儀器使用、物質的制備)
乙酸乙酯、甲烷的取代、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乙醇的檢驗、乙醛的檢驗、乙酸的檢驗、淀粉的性質、淀粉溶液與食鹽的分離、肥皂的制取-----
建議:無機實驗根據教材必修1相關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進行梳理,兼顧必修2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等相關實驗。
(2)深入思考問題,積聚綜合實力
能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及原理的定義,能有條理地復述重點知識的形成過程,能結合所學準確闡述其本質,能清楚地分辨和比較相似或相關知識點,能發散聯想類比相似甚至不同模塊的知識點,等等。
如:離子方程式書寫步驟的“拆”與“不拆”的含義及本質是什么?
如:由金屬活動性順序推知簡單金屬陽離子氧化性順序,即得失電子為對立統一的過程,而物質得失質子(H+)也是對立統一的過程,這又對應于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
如:工業流程生產中所謂的“調pH”,用NaOH(aq)和用CH3COONa(aq)效果是否相同?其原理是否相同?用CH3COONa(aq)調pH是利用了溶液中CH3COO-的水解作用,還是因為CH3COO-與H+結合成了弱電解質CH3COOH?兩方面都要考慮還是一者占主導地位?(25℃,Ka=1.75x10-5,CH3COOH溶液中,α≈1%)
如: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使氯水褪色?原理分別是什么?(可以結合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反應原理思考)
如:參考書中所云“Fe3+與S2-”或“Fe3+與SO_3^(2-)”優先考慮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考慮水解或沉淀反應,其依據是什么?是否可靠?如何設計實驗驗證?(須控制變量了,但變量是什么?)
建議:充分利用好復習的筆記和測試題,對記不清、不會、不理解的地方再次思考和詢問,篩查出知識遺漏點及盲點的同時,更要深入地認識概念原理的本質。理解不透徹、認識有偏差,不但一輪復習的效果達不到,而且還將影響到二輪綜合問題的解決,以及考前心理。
-
-
本文作者:趙文樂 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 學而思高中理科資深培訓師
他是受多位化學教育專家與特高級教師稱贊的青年教師。他擁有6年教齡,4年畢業班經驗和高考閱卷經驗。曾帶過競賽班、人大附分班考試班。他就是學而思高中理科最資深培訓師趙文樂。
推薦課程:秋季班高中三年級化學目標清華北大班 [更多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