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時事政治試題:十八大哲學原理解讀(2)
來源:新東方在線 2013-05-21 13:17:04
六、“規范收入分配秩序”
哲學解讀: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它要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堅持群眾觀點。要重視對民生的改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從而,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七、“美麗中國”
哲學解讀:自從人類產生以后,自然界在人類實踐活動中以新的形式,延續自己的存在和發展。通過勞動,人類具有了自己的實踐存在方式。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有著自身特殊發展規律的部分。通過勞動實踐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人與人的和諧統一,便成為人類要面對的永恒主題。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八、“海洋權益”
哲學解讀:唯物辯證法認為,整體和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方面,整體對部分起支配、決定作用,協調各部分向著統一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各個部分有其相對獨立性,反作用于整體,部分的變化會影響整體的變化。正確處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就必須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著眼于整體,讓局部服從整體,反對片面強調局部、以局部利益損害整體利益的分散主義和個體主義。要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九、“共享尊嚴榮耀”
哲學解讀:唯物辯證法認為,聯系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要求我們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聯系是客觀的,并不意味著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能為力。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一國兩制”的實踐,結束了港澳與國家的舊的歷史聯系,建立了港澳與國家全新的現實聯系。我們堅信,香港同胞、澳門同胞不僅有智慧、有能力、有辦法把特別行政區管理好、建設好,也一定能在國家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國人的尊嚴和榮耀。
十、“政治清明”
哲學解讀: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的兩個方面發展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而處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為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我們在認識事物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堅持重點論;同時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做到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走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需要把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起來,實行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關鏈接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