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13年第一次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為5月14日至19日
2013-05-06 15:32:48文匯報
根據市教育考試院昨天發布的2013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填報志愿表辦法,包括提前批、零志愿、一本、二本等高考志愿批次在內,第一次填報時間為5月14日至19日。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眾多高三學生和家長忙著跑高校招生咨詢會。談及今年的現場咨詢情況,不少高校招生辦主任有一個普遍感受:和往年相比,考生和家長們對平行志愿的政策理解力明顯增強,“低級問題”少了,但填報專業志愿時表現的功利心實在太甚。
有高校老師直言,現行的平行志愿政策對考生來說是個“利好”,可很多家長和考生卻不懂“占便宜”。
還在追求“專業對口”,理念落伍了!
5月4日,由滬上23所高校聯合舉行的本科高校高考聯合咨詢會在上海理工大學軍工路校區舉行,創下今年“規模最大、參與院校最多、招生人數和專業最多、咨詢家長最多”等多項紀錄。同日,華東政法大學在長寧校區舉行招生咨詢活動。
華東政法大學學生處處長閔輝發現,幾乎每個前來咨詢的家長都要問一個問題:“這個專業對口哪些工作?就業好嗎?”由于法學通常被定位為行業性很強的專業,不少家長頗為擔心:“萬一公檢法司的公務員考不上,將來怎么辦?”很明顯,家長們還在關心“專業對口”,他們絲毫沒注意到,很多高校的本科教育定位早就發生了變化——很多大學近年來都在探索“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的“專業”正在被淡化。從去年起,上海大學就推出了大類招生方案。今年,上大仍沿襲這一方案,考生按人文社科大類、經濟管理大類、理學工學大類報考,大二時再根據興趣選擇具體專業。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的部分專業也實行大類招生。
為很多家長不知的是,論純粹的專業和就業之間的匹配度,不少院校的本科專業對口率大約在20%-30%左右;另一方面,本科畢業后考研、出國等選擇繼續深造的比例卻在逐年提高。以華政為例,本科畢業生有六七成首選繼續深造。
閔輝建議,廣大考生和家長在做具體專業選擇時,可考慮填報一些基礎性的專業;專業設置過窄,或局限于某個行業某個特定工種的,不建議作為首選。
選專業“望文生義”,不可取
在上海理工大學的高校高考聯合咨詢會現場,不少高校老師發現,家長和考生“望文生義”“聽風就是雨”的問題比較突出,對于行業的偏見甚至“無知”,讓很多考生錯過了好專業。
在上海海洋大學的現場咨詢點,一位招生辦老師告訴記者,她向家長和考生首推的是該校的水產類、食品類等特色專業。但有的家長一聽“水產”兩字,扭頭就走,“本科畢業去養魚,有什么意思。”這樣的理解讓招辦老師哭笑不得。實際上,水產養殖不僅是這所大學賴以“發家”的學科,學科實力在全國一級學科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且畢業生主要從事和漁業相關的科技服務,并非親自去養魚,就業前景非常廣闊。
“一本拼學校,二本拼專業”,不全對
現在不少家長相信填志愿“一本拼學校,二本拼專業”,對此,高校招生辦老師明確表示:不提倡。
一些高校老師分析,家長的想法和平行志愿有關。因為平行志愿招錄模式人為地將高校作了“三六九”等的分層,有時一所高校錄取考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間,分差不足20分。“這種招考制度保證了考生的利益,但很多大學的特色專業、拳頭專業卻因為被學校的檔次問題拖累,招不到好學生了。”
一些成績處于中游、但有明顯興趣偏好的考生,應該充分利用平行志愿的政策優勢,放下對學校的“門戶之見”,“與其盲目地選一個看上去錄取分數線較高的學校,不如問問自己的愛好和職業訴求,理性地選一個適合自己的特色專業。”
考生志愿填報時間及內容
■第一次填報時間為5月14日至19日,也就是考前填報。填報的內容為:
(1)零志愿: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單獨設置一張志愿表),可填報1所院校志愿;
(2)藝術類、體育類本科院校(專業)分為兩個批次,每個批次可填報2所非平行的院校志愿。填報藝術類院校(專業)志愿,必須持有填報該藝術類專業相應的考試合格證或符合相應的專業要求;填報體育類院校(專業)志愿,體育類專業統考成績必須在合格線以上,填報方為有效。
(3)被列入提前批招生的本科院校及軍事公安院校(含軍事公安專科院校),可填報2所非平行的院校志愿;
(4)第一批本科院校,可填報4所平行的院校志愿;
(5)第二批本科院校,可填報6所平行的院校志愿。
■第二次填報時間為7月底,填報除軍事、公安院校專科志愿以外的全部高職(專科)志愿。填報的內容為:
(1)藝術類、體育類高職(專科)院校(專業),可填報4所非平行的院校志愿;
(2)被列為高職(專科)提前批招生的院校(專業),可填報2所非平行的院校志愿;
(3)第三批的高職(專科)可填報8所平行的院校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