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八大最糾結問題觀點PK(一)
2013-05-03 10:50:29北京考試報文章作者:許卉
十年寒窗苦讀,考出個好成績固然重要,但拿著這個成績選擇一所怎樣的大學,更決定了考生的人生軌跡。北京高考填報志愿將在5月12日至17日進行,特推出“高考填報志愿八大最糾結問題觀點PK”。
本期將就填報志愿是“參考排名還是參考成績”、“選好學校還是選好專業”兩個問題展開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共有1135人參與調查,其中54.5%的人選擇先看排名,45.5%的人選擇先看成績,多數人選擇參照排名填報志愿。
支持參照成績的人認為,將報考學校往年的錄取分數線作為參考是比較保險的,但對于為什么“保險”并沒有給出答案,只是表示這種參照成績的做法比較簡便直觀。
選擇看排名的人認為,對填志愿來說,看分數并不可靠,因為每年題目的難易度有所不同,每屆考生的情況也不同,不可能今年的分數分布情況與往年一樣,而排名則相對可靠得多。所以,填志愿要以考生的名次為依據,因為說到底,學校錄取也是按名次錄取。這部分人認為,考生在填報志愿前對自己做定位,有助于“找準”自己的位置,志愿才能填得恰如其分。
專家提醒,填志愿要做好兩個定位。第一個定位是給考生定位,依據平時成績和模擬考試成績,找出考生在全區考生群體中的位置(上、中、下,注意不看分數看名次),這叫基本定位或基本評估。第二個定位是給大學定位,依據北京教育考試院高招辦提供的全市3年高考錄取統計資料,從中找出某所大學在所在錄取批次中的位置。這種定位不用十分精確,只要找到大概的分數范圍和排名即可。
盡管多數人選擇了填報志愿優先參照排名,但專家也指出,無論是只看排名還是只看分數都有不足。如果光看分數,平時考試和高考卷有很大區別,分數體現的是考生之前的考試,不代表未來;而如果只看排名,那目前的排名是由目前的分數決定的,所以說區別不大。建議考生搜尋去年各個學校的錄取人數及高低分數值。由于每年參考的人數不一樣、招生計劃也不盡相同,如果單一地以分數線或高考成績作為參考,在志愿填報時可能會出現較大的誤差,將兩者結合才是最佳選擇。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共有493人參與調查,53.8%的人支持選好專業,46.2%的人支持選好學校,多數人認為選好專業更重要。
支持優先選擇學校的人認為,學校的名氣和學習氛圍很重要。“985”、“211”工程這類名牌大學,在全國享有盛譽,社會認可度高。高考成績能高出這些學校提檔線的考生,可以先考慮進院校,再考慮選專業。因為進入大學后還有其他機會:有些大學是按大類招生的,在基礎學科學完后再分專業,還有選擇的機會;有些大學有轉專業機會;有些大學有輔修的機會,只要修滿一定學分,就可以拿到第二個學位。
這部分人認為,除非考生對自己的愛好、能力非常了解,否則高中剛畢業的孩子很難弄清楚自己究竟適合學什么專業。這個時候選擇一個好學校會更加合適,畢竟一個好的學校可以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選擇機會。
支持優先選擇專業的人認為,考生填報志愿時考慮的重點是自己的職業傾向。由于現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高考時考生都考慮去報一些相對熱門、就業好的專業。對于有明確職業意向的考生來說,優先選擇專業是一種明智的思路。“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有明確興趣方向和專業理想的學生,在大學學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為將來的職業之路打下扎實的基礎。
有關專家提醒,在填報志愿時,全面的考慮應該是學校、專業并重。考生自身實際和人生規劃方向才是尋找答案的出發點。如果大學畢業后直接就業,專業的選擇就比較重要;如果大學畢業后想出國或繼續深造,那么對專業的要求可以有所放寬。
現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學生,當初單純考慮選學校,忽視了專業的重要性,錄取時卻被調劑到一個不喜歡的專業,讀得很“痛苦”。根據統計,近幾年大學退學事件,70%以上發生在大一,退學原因主要是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不適應學校的學業要求以及沒有學習動力等。
還有些考生、家長抱著“先進校門再說”的想法,希望進大學后再轉專業。目前,大多數高校對在校大學生轉專業是有條件的。考生不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入學后轉專業上,至少應該清楚知道所填學校是否能轉專業,需要哪些條件。在選擇專業時還要考慮幾點:一是明確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從實際出發,不要跟風。二是理性看待“冷”“熱”專業。所謂的“冷”與“熱”不是一成不變的。三是看專業就業面的寬窄。有的專業雖然就業很好,但就業面卻較窄,只有一、二個行業需要,而有的專業卻廣泛分布于多個行業,就業面較寬。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