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高校自主招生還會上演“三國殺”嗎
2013-04-02 16:52:49今日早報文章作者:高逸平
“明年‘三國殺’懸了?”昨天,關于自主招生的微博上這樣發問。
這樣的疑問,源自近日教育部召開的“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會議”。這個會議,是為了貫徹《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會上,教育部出了狠招:與《指導意見》有明顯不一致做法的試點高校,2014年將退出試點高校范圍。
那么,這個《指導意見》到底對自主招生做了怎樣的規定?明年,自主招生會不會變?
僅是學業突出的學生 不再是自主招生的生源主體
至2012年,自主招生試點高校已達到90所。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累計公示顯示:自主選拔錄取資格考生19.8萬人,實際錄取10.7萬人。
走過10年,自主招生的高校紛紛結盟,為圈生源劃定地盤。“三國殺”,被人稱作小高考:考試選拔內容、給學生的負擔,與高考無二。
正是看到了這些問題,去年12月,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中,首先明確了自主招生的主要對象: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僅是學業突出的學生,不再作為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的生源主體。因為,這部分學生,可通過高考渠道拿到錄取資格。
相應地,選拔方式將與目標一致。凡能證明確有某方面特長或潛質的學生,可直接進入面試環節,無需參加筆試。試點高校確有必要進行相關學科筆試的,原則上一門、不超兩門,主要考查考生學科特長基礎。面試,則以考查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為主。
而這一選拔前提是:試點高校在對學校的專業特色和培養要求定位的基礎上,再制定針對不同學科特長學生的考核辦法。
高校招辦主任:今年的自主招生已經在變了
明年,自主招生是否又有變化?又會怎么變?就此,記者打探了3所知名高校。
“這幾年,不是都在調整嗎?”一位知名高校的浙江招生組組長表示。而另一所知名高校的招生辦主任,聽到這一話題后,直接掛掉電話。
還有一所知名高校的招辦主任表示,“因出差在外,未能參加會議。”不過,對于《指導意見》,他非常熟悉。在他看來,今年“三國殺”考試的變化,即是對《指導意見》的反應,比如,科目縮至規定的兩門:數學與物理,或是數學與語文。比如,“考試內容調整為針對學科特長。”至于接下來還會怎樣變,“我沒有參加會議,無法說。”他表示。
梳理今年的自主招生,確有不少在變。比如,南開大學的自主招生筆試,就更看重某一科目上的突出能力。比如,“三國殺”排在一天、考試科目瘦身。
高中老師:自主招生筆試在,學生負擔不會減
直接接觸高三學生的高中老師,又是如何看待這一變化?他們理想中的自主招生模式,又是怎樣的?
“對學生來說,變化后,負擔都差不多。”杭州一所重點高中負責教學的老師說。雖然今年科目減少,但學生仍需投入不少精力。有的學生,甚至在寒假前就著手應對自主招生。
在他看來,自主招生的筆試,“不可能取消”。因為,筆試是“一道十分有效的篩選工具”。面試,“有偶然性,考查的方向與筆試不一樣,主要看學生的綜合能力。”
不過,對遍地開花的自主招生筆試,他并不贊同。他理想中的自主招生,是這樣的:一張卷子,便可通往不同高校的面試。面試,各高校根據各自招生特點制定。筆試,不再顯得那么重要;面試,則需提升分量。
杭州另一所重高分管教學的老師則認為,“自主招生,就該為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開辟通道。”
他理想中的自主招生,是這樣的:全面素質的考查,不該放在自主招生考試中,會考的等級成績,便能反映。考查學科能力的筆試,不一定需要。學生的學科能力,可通過競賽、科研專題等體現。這兩部分,應重點放在申報材料中,供高校初步篩選。材料通過的學生,直接進入面試環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