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災害性天氣之霧霾天氣
來源:中學學科網 2013-03-25 16:38:14
霧霾天那些事
陜西省漢中市一廠學校 劉漢軍
連日來,一條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帶斜穿1/3的國土.從北京、天津到石家莊,從鄭州、南通到貴陽,空氣污染指數紛紛爆表,霧霾天襲擾中東部大城市。 網友調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究竟什么霧霾天,在這,我給大家做一下科普性的介紹。
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的存在會降低空氣透明度,使能見度惡化。如果目標物的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00米以內,就將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或凝華)物的天氣現象稱為霧。形成霧時大氣濕度應該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就其物理本質而言,霧與云都是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所以霧升高離開地面就成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動到高山時就稱其為霧。一般霧的厚度比較小,常見的輻射霧的厚度從幾十米到一至兩百米左右。由于液態水或冰晶組成的霧散射的光與波長關系不大,因而霧看起來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mái),也稱灰霾(煙霞) 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如果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時,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或灰霾,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時候出現。
霾與霧的區別
霧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為造成的。發生霾時相對濕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濕度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濕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一般相對濕度小于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濕度大于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濕度介于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較厚,可達1-3公里左右。霾與霧、云不一樣,與晴空區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較均勻,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較小,從0.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徑大約在1-2微米左右,肉眼看不到空中飄浮的顆粒物。由于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較長的光比較多,因而霾看起來呈黃色或橙灰色。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與霾的形成原因和條件
共同的氣象條件:秋冬季節,地面溫度較低,近地面出現逆溫,對流運動弱,當冷空氣活動弱,大氣環流穩定,靜風或微風條件下,近地面水汽和塵埃不易散失,在近地面凝結,形成霧霾天氣。氣溫愈低,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霧霾。多發季節:深秋至來年初春。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
霧的類型:1.輻射霧:晴朗的夜晚,大氣逆輻射弱,地面失熱多,氣溫低,水汽凝結形成的霧;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3.混合霧:兼有上述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4. 蒸發霧: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沿海,暖流經過的地區,多蒸發霧,寒流經過的地區,多平流霧;盆地多混合霧。地勢低,霧日多。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氣中懸浮的大量微粒和氣象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其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靜風現象增多。城市里大樓越建越高,阻擋和摩擦作用使風流經城區時明顯減弱。靜風現象增多,不利于大氣中懸浮微粒的擴散稀釋,容易在城區和近郊區周邊積累; 2.垂直方向上出現逆溫。逆溫層好比一個鍋蓋覆蓋在城市上空,這種高空的氣溫比低空氣溫更高的逆溫現象,使得大氣層低空的空氣垂直運動受到限制,空氣中懸浮微粒難以向高空飄散而被阻滯在低空和近地面!3.空氣中懸浮顆粒物的增加。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發展、機動車輛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懸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導致了能見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區。
霧本身不是污染,但產生霧的大氣環境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空氣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擴散,造成集聚效應,會使污染越來越重。同樣,城市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也會加重霧霾程度。
霧消散的原因,一是由于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面霧滴蒸發。
霧霾中的顆粒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它們與霧氣結合在一起,讓天空瞬間變得灰蒙蒙的。顆粒物的英文縮寫為PM, PM2.5,是直徑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顆粒。這種顆粒本身既是一種污染物,又是重金屬、多環芳烴等有毒物質的載體。
城市有毒顆粒物來源:首先是汽車尾氣,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燒煤供暖所產生的煙塵,第三是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
霧霾的危害
首先影響能見度,影響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對人體有害,引發呼吸道疾患、誘發心血管疾病,嚴重會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發生了“倫敦煙霧事件”。 僅在12月5日到8日這4天里,倫敦市死亡人數就高達4000。
霧霾天氣自我防護
1、少開窗 霧霾天氣不主張早晚開窗通風,最好等太陽出來再開窗通風。2、少出門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宜在霧天出門,更不宜在霧天晨練,以免發生危險。因為起霧時氣壓低,空氣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們很容易感到胸悶,早晨潮濕寒冷的霧氣還會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導致血管痙攣、血壓波動、心臟負荷加重等。3、外出戴口罩 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粉塵顆粒進入體內。要阻擋PM2.5需要醫用N95口罩,其對0.3微米的顆粒能抵擋95%,在PM2.5爆表的天氣也能起到一定效果。要購買正規合格、與自己臉型大小匹配的N95口罩,取下后要等到里面干燥后對折起來以防呼吸的潮氣讓口罩滋生細菌。佩戴的時間不宜過長,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佩戴,以免呼吸困難導致頭昏。外出歸來,應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膚。4、適量補充維生素D 冬季霧多、日照少,由于紫外線照射不足,人體內維生素D生成不足,有些人還會產生精神懶散、情緒低落等現象,必要時可補充一些維生素D。
5、飲食清淡多喝水 霧天的飲食宜選擇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不僅可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無機鹽,還能起到潤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補腎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PM2.5治理
在各項致污源中,企業的排污首當其沖,數百萬輛機動車的排污亦可能等量齊觀?諝庵卫,政府監管力與動員力則是改變這一切的關鍵變量。踐行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關鍵。
1、治理排污企業,加強空氣質量監測和執法力度。2、限制私家車,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3、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減少煤炭消費比重。4、建設節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5、植樹種草,擴大城市綠地面積。6、倡導市民低碳生活。
“同呼吸,共責任”,這責任是政府的責任,是企業的責任,也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面對霧靄,我們應該有所作為,而不是悵然坐等冷空氣為你我解憂。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