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學院實行完全學分制 搶食培養真老虎
2013-03-01 14:16:23人民日報文章作者:張爍
你期待嗎?在一所高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專業、選課程、選老師,修滿學分還能提前畢業……江蘇省連云港市的淮海工學院,讓這一愿望變成了現實。
2010年10月,淮海工學院承擔起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深化學分制改革”,探索起完全學分制改革之路。如今,改革已率先完成,并獲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被推薦為國家級先進典型。
完全學分制改革意味著什么?淮海工學院院長晏維龍說:“沒有野地放養、自由覓食搶食,光靠科學設計的營養餐,只能飼養出‘肉老虎’,永遠培養不出呼嘯山林的‘真老虎’。完全學分制改革,就是要讓‘真老虎’覓食搶食。”
與不少同齡人一樣,進入大學不久的陳瑜遇到了“專業困擾”。原本選修新聞專業的她,經過一段時間學習,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這個專業,學得特別累,怎么辦?“導師建議我先選修幾門財會專業的課程,沒想到我學得又快又扎實”,陳瑜自豪地說:“所以大二時,我轉到財務管理專業,這下如魚得水,我大三就修滿了學分,提前畢業!”
原來,淮海工學院實行專業注冊制,學生在第一、三、五學期,分別有3次重選專業的機會。像陳瑜一樣,4年多來,淮海工學院共有30%的學生轉專業,每年有近20人提前畢業。淮海工學院黨委書記陳明輝說:“如果沒有完全學分制,這30%的學生將在自己不擅長的專業郁郁寡歡。只有讓學生掌握教育選擇權,才能激發興趣、成人成才。”
其實,專業選擇的“來去自如”,只是淮海工學院完全學分制改革的一個縮影。在這里,學生還可以自主選擇課程,在容納4000多門課程的課程庫中吃“自助餐”。
陸杰被同學們稱為“航母哥”,他竟用廢舊物品設計出7艘航母模型,網上有人出價萬元求購,甚至還有市民帶著孩子前來拜師學藝。憶起設計過程,陸杰笑答:“我選修了大量工程、機械、藝術等跨專業的課程,這些知識在我腦子里發生化學反應,最后生成了航母模型”。
聽說過教師“掛牌上課”嗎?在淮海工學院,引入競爭機制,將教師的個人簡介和課程在網上公開,接受學生挑選。這樣一來,如果課程缺乏吸引力,就會因選課人數不足而停開。事實上,學院每學期總會有10至20門課程遭此厄運。
“在這種機制激勵下,教師必然會選開一些學生喜歡、適銷對路的課程,上課時也會自覺地鉆研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質量。”一位教師說。如今,教師上網掛課數已從2008年的54門增至147門,學生精神風貌也為之一變。“現在上課率大幅度提升,逃課的少了,以前課堂上耷拉著腦袋的學生多,現在多數學生精神抖擻,有勁頭!”
學院還設立“書院制”,在學生入校后,按照大類管理、文理滲透的原則,把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不同專業的學生編成班,讓學生在多專業、多文化的交流中共同進步。就拿瀛洲書院的一間宿舍來說,3位同學來自食品專業,1位來自英語專業,“我們仨每天都能看到她是怎么學英語的,久而久之,也被那股勁頭帶動了,英語成績進步很快”。
自主選專業、自主選課程、自主選老師……淮海工學院的完全學分制改革,讓學生的自主權得到充分尊重,讓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大學不是工廠,學生更不是商品,不能批量制造”,晏維龍喜歡將琢玉比作育人,“琢玉和育人均無定式,只有根據玉石本身的形狀和材質因材施教,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