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起,我國開始了高校自主招生的探索,允許部分高校拿出不超過本科招生計劃5%的名額,以選拔學業出眾或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自主招生考試為同學們考入大學提供了又一個加分機會,從而越來越受追捧。
直到今年,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數量達到81所,并形成了“北約”“華約”“卓越”“京派”等眾多招生聯盟,自招考試競爭日趨激烈。每年都有同學通過自主招生圓了名校夢,每年也有更多同學折戟考場,甚至有同學因為準備自主招生考試而影響了高考復習,以致高考失利。自主招生儼然成為一把雙刃劍,能駕馭者笑傲江湖,不能駕馭者自損三千。
于是,有同學認為自主招生是升入大學的捷徑,考過加分可以為高考成功增添砝碼;也有同學認為自主招生難度系數太高、錄取名額太少,只是看上去很美的海市蜃樓。
自主招生是被神圣化還是被妖魔化了?作為高三學子,我們是否應該參加自招考試?如果參考又該如何準備?
高考降20分錄取!降50分錄取!低于一本線錄取……如此大的優惠,如何能不動心?高考中的1分,甚至0.5分,都可能拉開數十甚至數百個名次,更何況數十分之多。但要通過自主招生考試又談何容易,況且,若不能平衡自招考試和高考之間的關系,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徒勞無功。
Part1 自招路上夢碎的青春
《高考金刊》記者走訪遼寧省鞍山市一中、三中、八中時,發現很多高三甚至高二的同學都在積極準備自主招生考試。從班主任處了解到,鞍山一中每年都有不少同學通過自主招生考試獲得加分,從而成功考進大學;當然,也有很多同學考場失意,在考試中敗下陣來。
降分≠錄取
和趙安見面是在學校高考復讀班的教室。與趙安相識于兩年前,那時他給雜志社投稿,字里行間都展現出陽光男孩的蓬勃朝氣。而這次見面,趙安臉上寫滿倦容。提到復讀這個慘痛的結局,趙安不時皺皺眉頭。
趙安是班級排名前十的學生,但要考上心儀的浙江大學仍沒有十足的把握,于是他盯上了自主招生。那段時間,用“癡迷”這個詞來形容他對待自主招生的重視絕不為過。他每天在網上搜集名校考題,反復練習,甚至在上課時間也仔細琢磨。所謂顧此失彼,第三次模擬考試后,他的成績下滑到第30名,但這依然沒有引起他的警覺,他依然一門心思準備自主招生考試,惦記著那20分優惠。整個寒假,他的全部精力都耗在了自招備考中。
2月,自招考試如約而至,趙安如愿通過了筆試。欣喜若狂的他以更大的熱情投入面試準備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趙安獲得了浙江大學20分降分錄取的資格。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因為在自招考試上傾注的心力太多,他的高考復習受到嚴重影響,最終只上了當地二本分數線,與浙江大學無緣。選擇復讀的趙安告訴記者,今年他還會參加自招考試,但是會協調好它與高考復習的關系。
自招失敗影響情緒
與趙安一樣,辛婷也是因為自主招生而影響高考的高三學生。
辛然的媽媽給我們心理信箱來信,說辛然自從參加“華約”自主招生考試沒有通過后,就一直郁郁寡歡,情緒非常糟糕,嚴重時還會失眠,學習效率非常低。作為實驗班的佼佼者,清華大學是令她心馳神往的學習圣地。為了準備自招考試,她沒少花時間。考試的失利讓她難以接受。班主任也勸她:自招考試失敗了,還有高考,只要高考發揮出色,同樣可以“裸分”進清華。但辛然的自信心已經喪失了,憋的一股勁也散了。
高考時,第一天的發揮還差強人意,但第二天做理科綜合試題時,發現試卷上的兩道題跟自主招生試題很相似。辛然不由得緊張起來,再想到當時折戟的經歷,大腦一片空白。收卷鈴聲響時,辛婷的試卷上還留下了整整半頁的空白。
“自主招生就是個華麗的夢魘,夢最初很美很美,讓我覺得夢想觸手可及。夢碎的瞬間,我卻無力承擔失敗的重量。”辛婷背井離鄉,去往成都一所二本高校就讀。
《金刊》提醒
歷年數據顯示,自主招生的通過率為5%~8%,我們在準備自招考試的同時,必須兼顧高考;同時,不妨把自招考試當做一次月考,考上了固然可喜,考不上也得在心態、心理上及時調整,不讓失敗為高考蒙上陰影。
通過自招考試,雖然能獲得不同程度的降分錄取優惠,但也要為此付出時間、精力、機會成本等方面的代價;更重要的是,你到底是不是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所謂的“學業出眾或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呢?換言之,你是不是適合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如果參加,你知道該怎樣準備嗎?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