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新民主主主義革命時期(2)
來源:中學學科網 2012-10-26 19:09:38
(三)抗日戰爭:
(此階段抓住1、2、3、4、5即可。)
27、一是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過程,(從九·一八一直到1937年九月。)和上次國共合作的異同。圍繞這一統一戰線的斗爭。
28、二是指:國共兩個戰場的區別聯系。兩個戰場地位的評價。
29、三是指:抗戰三個階段國、共、日三種力量的方針和活動。相互之間制約。
|
防御 |
相持 |
反攻 |
日 |
速決戰,以國民黨為主要對手。 |
對國民黨軍事為輔,政治誘降為主;集中兵力圍剿掃蕩根據地;滅亡中國總方針未變;在淪陷區實行傀儡統治,經濟掠奪,奴化教育 |
負隅頑抗 |
國民黨 |
積極片面抗戰; |
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掀起反共高潮;在國統區實行一黨獨裁法西斯統治,經濟搜刮。 |
國民黨六大,陰謀發動內戰。 |
共產黨 |
人民全面路線;論持久戰;開辟敵后根據地。 |
堅持抗日,百團大戰;維護統一戰線,顧全大局;加強自身建設度過難關:三三制、大生產、整風、精兵簡政。 |
反攻;中共七大,意義重大。 |
30、四是指:四個政權的相互關系。
31、五是指5個重要的小考點:論持久戰、皖南事變、百團大戰、整風運動、中共七大。注意:(1)論持久戰的背景,內容和作用。(2)皖南事變的背景,各方反應,中共對策和結果。(3)百團大戰的背景,方式和意義(見增刊3)(4)整風運動的原因,內容,方法和重要意義。*(5)中共七大的國際國背景,內容和重大意義。
(四)人民解放戰爭
32、抗戰勝利后國內國際的總體形勢有何特點?1945年8月~~1946年6月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是什么?圍繞這一焦點展開了那兩種形式的斗爭?以那種形式的斗爭為主?為什么?此階段國內主要政治力量進行的兩場政治斗爭的內容和結果如何?
33、1945年8月-1949年10月我黨根據形勢的變化采取正確的對策戰勝敵人的過程。(按段敘述,每段包括形勢,對策,產生的結果。不能遺漏要點-政治,軍事,經濟都要談到,語言又要簡潔。)
34、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談談國民黨垮臺的必然性。
35、詳細記憶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背景,內容,意義。(注意我黨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向,和民主黨派的關系的方針都是在這次會議上確定的,但此次確定的方針和建國后的實際做法有不小距離。)
3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理解和論證"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走社會主義的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的結論。(按論點-論據-論證展開,論據是核心。)
37、國民黨兩次"求和"的背景,實質,中共對策和結果。
38、中共在處理"中山艦事件","西安事變""皖南事變"時采取的不同策略(妥協退讓~和平解決~堅決回擊揭露)的原因,影響。從中得到的啟示。
39、中共在民主革命不同時期處理和國民黨關系的方針。原因和結果。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