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明日高考陪不陪考家長最好問問孩子
2012-06-06 10:59:01信息時報文章作者:梁健敏 鄺凝丹
廣雅中學內,一名女生一邊吃著媽媽帶來的飯,一邊和媽媽聊天。
困了,累了,就在教室里躺下來休息一下。
為了不打擾學生復習,老師坐在教室外,隨時為學生答疑。
高考日與工作日碰車,家長是否請假陪考呢?如果去陪考,是否會增加考生的心理壓力?這些問題讓眾多考生家長很糾結。一項調查顯示,約八成受訪考生表示“不希望家長陪考”;而大部分家長也表示,去不去陪考要看孩子的意見。
考生:陪考會增加壓力
“高考你希望父母來陪考嗎?父母陪考會讓你有壓力or信心?陪考的利與弊各有哪些?”高考臨近,這些問題成為了新浪微博上的熱門話題。截至6月1日,共有400多名網友發表了個人看法。八成網友不希望父母陪考,認為“陪考”會增加考試壓力”、“父母在場外幫不上忙”,也有不少網友表示不希望陪考是因為“不忍心讓父母在炎熱的天氣里場外等候”。
有考生說:“我不希望家長來陪考。因為我很害怕如果我在考場發揮不好,一出來看到媽媽在門口等我。(那樣)我會更難受,我會哭,我會覺得對不起她。”
家長:不陪考也請假待命
但是對于家長們來說,更多家長都傾向于選擇陪考。有家長還列舉了陪考的好處。
廣州市一中某學生家長張女士就認為,陪考可以“幫助孩子解決一些例如堵車、忘記一些學習用品、身份證等問題”。另外,如果考場離家很遠,家長們認為出于安全考慮也應該陪考。正如有網友所說,“考試地方很遠,要在附近住酒店,家長肯定得陪著吧”。
李女士的獨生女蕾蕾是南海中學的高三考生。盡管李女士夫妻很想去陪考,但是因為女兒不愿意,夫妻倆決定順從女兒的意愿。盡管如此,但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和丈夫還是準備在高考期間請假,時刻關注考場動態。“那兩天我丈夫會請假在家里隨時待命。女兒有手機,一旦有什么情況,女兒和老師也會打電話給我們的”。
“如果孩子愿意讓我們陪考,我們就去。如果他們反對,我們就不去添亂。”湛江一中某考生家長洪女士如是說。在洪女士看來,高三考生需要獨立,家長不能再把他當成小孩子看待,家長去陪考孩子也許會覺得沒面子。
專家:跟孩子溝通再決定
對于家長們是否陪考的難題,專家和教師也有自己的意見。廣州市第十六中學德育處主任黃衛紅認為,“不太需要”陪考,建議家長以平常心對待。但如果去考場的路途較遠,家長送一送倒無妨。黃衛紅建議家長最好與孩子溝通好,聽聽孩子的意見再作決定。
“(陪考)沒所謂,孩子同意就好。”47中校長謝向陽也認同陪考與否應與孩子溝通好。“要看每個孩子的性格,有的喜歡家長陪著,有的不喜歡。”謝向陽提醒家長,“家長默默陪伴”會是比較好的方式,有利于讓孩子保持愉快、平和的心態,“家長千萬別把自己的焦慮、緊張傳遞給孩子,送考時盡量表現得隨意些”。
對于是否陪考的問題,教育部考試中心資深考試研究員、著名心理專家張敏強則認為,是否陪考不能用好與不好來判斷。“若考生對家長依賴性強,家長又有空,可以去陪考。如果考生獨立性很強,那么不一定要家長陪考。”至于家長擔心孩子落東西的說法,張敏強就建議,“考試前一天,家長和考生商量好,把考試所需物品列張清單,提前準備好,以免到時候出現丟三落四的情況”。
老師校內待命、家長送靚湯
留守考生,不是一人在戰斗
老師門口“值崗”答疑
考前一周,廣州幾乎所有的重點中學都進入自習期,即學生離校回家復習。但是,有一批留守考生,卻堅持在學校“備戰”,為高考做最后沖刺。
廣大附中留校考生小吳告訴記者,回家復習雖然環境會舒服一點,但是家長太緊張自己反而會受影響。“一回到家,爸媽就問我要吃什么、累不累,我的情緒就會變得很暴躁”。
在廣大附中,平均每班都有8~10名“留守考生”。他們都說,在家復習干擾很多,還是在學校復習好一點,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問老師。
記者注意到,在高三每個教室門口都放有一兩張課桌。老師們輪流在門口的課桌為學生答疑。為了不影響教室內的學生自習,盡管夏日炎炎,老師們依然選擇坐在教室外。
翻書聲代替“臥談會”
不少留守考生也是住宿生。高考前夕,宿舍晚間的臥談會已被翻書聲所取代。
在廣雅中學,800多名高三學生當中有300多名是住宿生。清晨6時20分,他們就起床了,20分鐘后開始早鍛煉。
晚自修回到宿舍后,高三考生小冼繼續在床上“挑燈夜戰”。“雖然學校規定22時30分統一熄燈,但是大家都會用從家里帶來的應急燈再多看點書”。每晚,小冼看書到23時20分,“其他人或早或晚。早睡的同學就用被子蒙著頭擋光。宿管來了,大家就關燈,走了再悄悄開燈,好像貓捉老鼠一樣”。
生活老師曾蓮花表示,“挑燈夜戰”是高三考生的常態。“最晚時會看到凌晨1點。”如果遇到“不關燈”的宿舍,她們會輕輕地敲一下門,提醒同學們早點休息。
靚湯、盒飯擺滿傳達室
雖然考生們留守學校,但是仍然躲不開父母們的牽掛。
在廣大附中的保安室,堆滿了家長送來的食物、被服等物。在廣雅中學宿舍區的石凳子上,堆放著家長們送來的靚湯,這也成為校園獨特的風景。
記者碰到每周都來給女兒送愛心便當的譚媽媽。這天,譚媽媽說為女兒準備了西蘭花、魚片和炒蛋。高中3年,譚媽媽經常給女兒送來自己煲的靚湯。上學期開始,女兒說想吃媽媽做的飯,她就連湯帶飯送過來了。一份簡單的晚餐,譚媽媽卻很講究材料搭配。“我根據天氣情況對材料進行搭配,像最近天氣比較濕熱,我就會煲一些去濕健脾的湯,盡量多煮些魚,比較補腦,還有她最愛的雞蛋。”
每次從家里到學校都要半小時路程,譚媽媽很享受邊看女兒吃飯邊聊天的時光。看著譚媽媽為吃飯的女兒擦汗,剛給女兒送完糖水的胡先生也很受感動。“我愛人有本食譜,每天都會翻一翻,看看怎么搭配。今天給孩子準備的是糖水,昨天是排骨薏米湯,有時還有雞湯”。
廣雅中學的生活老師曾蓮花告訴記者,平均每天都有七八個家長來送湯。“有的家長每天都送,我們都認得了,直接就把學生叫下來。”
有心理醫生稱,學生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了,最后幾天他們反倒不緊張,只有老師和家長最緊張。但是,考生在這個時候心理最敏感,所以有時脾氣急躁,會覺得爸媽很煩。家長在準備飲食的時候,一定要延續孩子的飲食習慣,以清淡為主,千萬不要進補。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