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什么專業是值得追捧的“熱門”
2012-05-22 10:24:28中國教育報文章作者:郭小川
在填報高考志愿中,許多考生和家長所謂的“熱門”專業實際上是一個誤區,是目光短淺的表現。專業的真正內涵他們并不清楚。多年來,國家通過建設重點學科、建立基礎學科基地、設立特色專業建設點和拔尖創新人才、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等措施,為青年學子成才提供了豐厚的土壤,也為廣大考生選擇專業提供了重要參照和指南。
1國家重點學科
目前,我國高校共有286個一級學科,677個二級學科,2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國家重點學科,是國家根據發展戰略與重大需求,擇優確定并重點建設的培養創新人才、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領地位。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就指出,要“有計劃地建設一批重點學科。”當時提出的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逐步做到自主地、持續地培養和國際水平大體相當的博士、碩士、學士。
國家重點學科評選工作從1986開始,到目前,我國共組織了3次重點學科的評選工作,共評選出286個一級學科,677個二級學科,21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0多年來,重點學科建設對高校學科交叉融合、優化學科結構和布局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加強和發展了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扶持和發展了一批新興交叉學科,夯實了學科基礎,從整體上提升了高校的水平,并為在全國形成布局合理的重點學科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重點學科已成為我國高等學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學、科研基地。
那么,對于廣大考生來說,如何根據重點學科來考查專業呢?
按照我國現行的學科體系,學科分為學科門類、一級學科(本科教育中稱為“專業類”)和二級學科(本科專業目錄中為“專業”)三級。二級學科是組成一級學科的基本單元。從上文提到的重點學科評選可以了解到,重點學科主要包括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如某高校的某個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則所涵蓋的二級學科均為重點學科。
從考查專業的角度來說,如某高校某個一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則該學科所涵蓋的本科招生專業因其所屬一級學科強有力的支撐,其專業優勢也毋庸置疑。如中國人民大學的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作為國家重點學科,且在新聞傳播學學科排名中位居第一,其涵蓋的本科招生專業新聞學、傳播學等,也具有頂尖的實力。
如某高校的某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則該二級學科所對應的本科招生專業也具有重點學科的實力。如西南財經大學的二級學科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其對應的本科專業金融學,也具有相當的優勢。該專業是西南財經大學建設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品牌專業,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的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極具特色、卓有成效的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這里要提醒考生的是,二級學科并非等同于專業。如山西大學的國家重點學科科學技術哲學為二級學科,但并非該校的本科招生專業。
2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國家先后建立了114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1個“國家文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基礎科學研究的能力和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為了加強基礎科學人才的培養,國家按照“選優保重、合理布局”的原則,從本科教育階段開始,重點建設一批“少而精、高層次”代表國家水平的“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
從1991年起至2009年,國家先后分多批建立了114個“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并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海洋學、天文學、力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中醫基礎等學科和專業布設了一批專業點;1994年又建立了51個“國家文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布設的專業點主要集中在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等文科基礎學科。
從基礎學科的戰略地位來說,文科基礎學科是高等教育的基礎,擔負著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培養人才的任務。對于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素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等理科教育不僅擔負著培養、輸送基礎性研究和教學人才的重任,還要為高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工、農、醫等應用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乃至哲學和部分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培養、輸送更多的理科人才。高等理科教育還是其他各科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科學水平和文明程度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因此,高等理科教育是國家科學、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1998年和2002年,13個“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和36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也先后建立。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是繼“國家重點學科”建設之后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又一重大建設項目。所布設的專業點,覆蓋了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以及綜合性大學、理工科大學、師范院校、農林院校和醫藥院校等各科類院校。
分布在不同高校、代表國家水平的“人才培養基地”及專業點,為考生提供了在填報志愿時考查專業實力的依據之一。同時也為考生從更高層面上思考國家需求與自身發展開辟了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