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與北外建立高校戰略共同體 互認學分免學費
2012-05-17 10:14:39京華網文章作者:周逸梅
15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簽署戰略共同體合作框架協議。這是我國第一個高校戰略共同體,雙方將互為“第二校園”,互相開放相關課程,互認學分并互免學費,相互提供優秀研究生生源,互派教師,共同研發項目等。
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而北京外國語大學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外國語高等學校。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戰略合作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為原則,基本涵蓋了學校事業發展的各個方面。按照協議,雙方共同研究、開發“聯合培養國際組織高端人才”項目、“高級復合型筆譯人才”項目;針對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的各類高端人才培養項目,雙方共同開發法語課程資源、培養語言類師資力量。
根據合作協議,兩校會加強學術研究協同創新,充分發揮優勢學科的互補效應,組建跨語種、跨學科的高水平學術創新團隊,協商共享有關社會資源,共同聯合開展與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合作,形成多方合作機制。
發揮北京外國語大學地區語種完整的優勢和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國際關系、社會經濟學科研究優勢,組建團隊或研究中心,從文化和價值觀層面研究重要國際區域和國別問題,努力成為公共外交與國際區域和國別問題研究的智庫。
◇開放課程
雙方將互為“第二校園”,互相開放相關課程,人大向北外開放人文類、社會科學類精品課程。北外向人大開放部分語言外語類精品課程,并協助人大制定人民大學學生外語口語標準。每學期兩校互相允許一定數量的學生自由選擇對方學校的課程,人數逐年增加。
高校戰略共同體協議
(部分內容)
◇互免學費
在兩所學校互相開放的課程范圍內,雙方學生選修課程的學分有效,雙方互認對方學分。在兩所學校互相開放的課程范圍內,兩校學生選課學習互免學費。
◇互派教師
在各自急需的高端人才培養領域,互派優秀教師獨立承擔或共同參與課程教學任務,并在該教師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給予減免等優惠政策。
◇優先錄取
根據需要,雙方每年互相推薦相關專業免試優秀生源到對方學校,攻讀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在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招生中,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對方學生。
◇共建智庫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公共外交研究中心繼續大力在本協議框架下進一步推動“國才智庫工程”,吸引一批具有全球思維、國際視野的管理者和研究人員,不斷產生產出優秀成果,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經濟發展與公共外交智庫。
■對話·人大校長陳雨露
兩校計劃聯合招收研究生
問:人大和北外合作醞釀的原因是什么?
陳雨露:兩個大學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都承接了重要項目,但是各自的探索中發現,改革的思路沒有打開,視野不夠深入,很難進行系統性變革。在人才培養上很難挖掘出巨大的推動力和潛力。
對于北外來說,光有語言培訓是不行的,還需要經濟金融、國際政治外交、國際傳播等方面的培訓,而這些恰恰是人民大學的強勢學科。
問:合作后將會有什么樣的突破成果?
陳雨露:首先,我們希望能共同做一個中國大學英語口語標準。這個標準出臺后將首先在兩所學校實行,讓畢業生的英語口語交流沒有太大障礙,希望以后能成為一個全國標準。
問:是否有聯合招生培養的計劃?
陳雨露:現在國際組織為中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高級公務員職務,但是這需要精通三國語言以及很強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兩所學校已經分別探索,但是力度還不夠。現在計劃共建一個項目,在研究生階段聯合招生。目前正在等待教育部批準。今后可能會有更多聯合招生的項目。
問:在本科階段目前無法聯合招生,那么如何進行聯合培養?
陳雨露:本科層面,主要是通過輔修學位的辦法,比如你是人大的學生,以后還可得到北外的輔修學位證書。反過來也一樣。
以前我們也進行過普通的互選課程合作,但實際操作上,由于要支付費用和學分互認的問題,推行起來有障礙。現在我們實現了學分互認、學費互免的辦法。第一批兩所學校將互相接受對方院校500名學生聯合培養,等到機制體制理順后,規模會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