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2012年在京招生計劃合計449人
2012-04-15 13:40:20新京報文章作者:郭少峰 杜丁
北京大學北京招生組組長許崇任昨日(14日)透露,通過幾年的數據統計顯示,北京生源進入北大的學生主要集中在海淀、西城和東城的中學,無論是生源數量和所占百分比均快速上升,而整個郊區縣的生源比例則在快速下降。
北大校本部全國招收2650人
昨日,北大舉行校園開放日。招辦主任秦春華稱,根據計劃,今年北大校本部全國招收2650人,其中北京基本維持在246人;北大醫學部全國招生845人,其中在京招收373人(含200名高職護理學專業生源)。
另據清華招辦透露,該校今年全國招收3300人左右,在京文理招生總規模為203人(理科190名,文科13名),較去年計劃數減少18名。除定向專業外,清華大學的所有本科專業均面向北京考生招生。不過依照往年的慣例,這些在京“實際招生人數”遠遠突破“招生計劃數”。
區縣內部存在生源結構巨大差異
許崇任表示,依照他們的統計,每年錄取的海淀、西城和東城的整體數量相對穩定,“海淀在緩慢增長,西城也在緩慢增長,東城基本停止,但由于去年合并了崇文,有一些好的中學加入后也有增長,但增幅不大”。他說,北大的北京生源中惟一大幅度減少的就是郊區縣的中學。
這就是說,在北大的新生生源結構中,除了省際間的生源結構差別比較明顯,連生源大戶北京也在內部存在著生源結構的巨大差異。許崇任表示,北京郊區縣現在有些中學,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的中學甚至都辦不下去了,家長會想方設法到市里好學校讓孩子借讀。
統計數據顯示,5年平均下來,海淀中學理科生占北大在京招收學生的35%至40%,西城大概占33%至36%,“剩下的是其他區縣,其中絕大多數又是東城”。文科學生中,海淀中學占北大在京招收文科生的33%至36%,西城占33%至35%,其他區縣占30%或多一點。他預計,這個數據今年會有微小的變化,但這個趨勢“大概不會有變化”。
許崇任對前來咨詢的考生和家長表示,今年北京“憑實考分進入北大的學生應該比往年的機會更多”。
最主要的理由有兩個:首先是考生人數減少。今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預計為7.3萬人,比2008年最高峰減少了近40%。自主招生的人數、獲得加分的人數大幅度下降和壓縮,而北大的投檔人數不減;另一原因是申請去國外、香港就讀的考生人數比往年更多,依照北大的調查,到國外或香港讀書的考生人數已經連續兩年上升。
■焦點
高分考生“看不上”“二志愿”被浪費
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均不在京預留高分二志愿
“學校招二志愿嗎?”“加分承認嗎?”昨日高招咨詢會上,“第二志愿、加分政策、專業級差”再次成為家長最關注的問題。
在這些問題中,每個學校的政策又截然不同。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今年仍會在京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包括重慶大學等京外高校也在京預留有高分二志愿計劃。不過有些高校招生負責人也指出,存在一些高分二志愿錄取后不報到的情況,目前的高分二志愿有點“不倫不類”。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均不在京預留高分二志愿。
對于高分二志愿考生錄取不報到現象,北交大招辦主任王化琛表示,該校預留15個高分二志愿,有的年份會有14人入學報到,有時候甚至只有11人入學報到,“有的甚至會在入學一個月后退學”。他認為,這樣錄取而未報到的考生浪費了機會,“其實這些機會也可以給其他考生的”。
北化工招辦主任趙靜表示,有的年份也會有幾個高分二志愿錄取后并未入學報到。
北科大招生就業處處長韓經稱,他們學校的案例不多。韓經分析,一方面這樣的考生對專業的要求比較高,他們從北大、清華落榜后會考慮自己有沒有必要前往其他高校不喜歡的專業讀書,同時也有些考生選擇復讀或出國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