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四大名校2012自招 計劃更新凸顯個性
2012-03-28 11:00:17京華時報文章作者:張靈
“玉皇大帝和如來哪個大?”“老子和孔子打架你幫誰?”“你怎么看待開心農場的‘偷菜行為’?”……日前,全國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陸續完成2012年自主招生面試,一些頗受爭議的雷人試題也隨之浮出水面。盤點今年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這些雷人試題的出現無疑為這場充滿火藥味的競爭增添了不少喜感,也彰顯出各校在人才選拔標準上的不同特色。
□現狀
結盟與自治并存
去年以來,高校之間結成聯盟進行自主招生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以清華、上交大為首的7所高校組成的“華約”,還是北大等11所高校組成的“北約”,以及北京理工大學等9所理工類院校組成的“卓越聯盟”,高校自主招生“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經逐漸穩固。
與此同時,也有部分高校從結盟大軍中退出,自立門戶。復旦大學招生負責人表示,不再參加聯考的原因是今年取消自主招生筆試。近年聯考平均預錄取率為10%左右,而去年復旦自主試點聯考板塊的實際預錄取率低于2%,絕大部分學生其實是“陪太子讀書”。南開不再參加“北約”,而是單獨開展自主招生考試。歷經10年的發展探索,從單校試點到多校聯考,再到如今的“軍團混戰”,自主招生考試不斷升溫,儼然成為“小高考”。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約有近10萬名考生參與這場角逐。
計劃更新凸顯個性
推崇個性也是今年一大亮點。如清華大學推出的招全才的“卓越計劃”、招專才的“拔尖計劃”及面向國家級貧困縣生源的“自強計劃”。復旦大學首次推出以推優直選的形式選拔創新人才的“望道計劃”。此外,加上人大的“校長直通車計劃”、“圓夢計劃”以及北師大的“攀登計劃”、“星光計劃”、“師表計劃”,各名校紛紛借自主招生這張牌在人才選拔模式上推陳出新。
作為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改革之舉,自主招生考試在主導教育公平上還承擔著更多使命。考慮到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在獲取信息、進行科研、對外交流等外在條件的不平等,今年已有部分學校在招生中嘗試采取不同辦法向農村生源傾斜。人大的“圓夢計劃”讓全國50所貧困地區的中學推選成績優秀且“三代內無大學生”的候選人,而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首次面向全國592個國家級貧困縣中學,給更多寒門子弟、發展落后地區的考生創造進入清華的機會。
□盤點四大名校面試題
作為承擔篩選人才功能的自主招生初試,聯盟考試、統一命題、統一閱卷的形式顯得中規中矩。進入復試后,“自主”意味漸濃,各種天馬行空的試題讓不少考生直呼“被雷”,呈現出各具風格的學校特色。本報特邀學而思自主招生研究中心王乃中老師,對今年四所名校出現的部分個性試題逐一點評。
■南京大學
風格搖擺題目刁鉆
試題
1.如果你是某地的政府領導,親人發生意外需要人提供幫助,而與此同時當地又發生了氣候災害,你在二者之間會如何權衡應對?
2.雪和冰有什么區別?
3.20只母雞的產蛋率高還是20只母雞和1只公雞的產蛋率高?
點評:這幾道題學生普遍感覺“無厘頭”。特別是雞下蛋的問題,很多學生在想到“公雞會影響母雞的激素分泌”這一點之前,肯定要蒙上一陣子。而第1題則上升到“地方政府干部”選拔的程度了。目前看來,南大還沒有形成自己統一的風格。題目刁鉆古怪旁逸斜出,不僅考知識和能力,還考心理素質和臨場反應。
■北京大學
貼近時事話題多元
試題
1.國家廣電總局頒布通知,從2012年元月起,禁止在每集電視劇劇情播放過程中插播廣告。你認為電視劇生產商和廣告公司會采取什么辦法來應對?
2.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薦”,引起社會熱議。請談談你的看法。
3.如何看待我國部分食品存在中國、外國雙重質量標準的現象?
點評:北大今年自主招生面試題依然遵循了以往的基本風格,即:學科話題多元化,大量引入時事熱點,考驗學生的視野廣度和思考深度。
去年自主招生中,北大曾經針對當時熱播穿越劇《宮》,問考生如何看待穿越劇中對歷史的改編。今年繼續針對電視劇來提問,話題卻換成了電視劇中插播廣告。北大無非是借著一個契機,引發考生對社會熱點的思考。
類似的題目在北大面試中很多。本次舉出來的第3題,也是直指去年蒙牛公司發言人“我們供應香港的奶源沒有問題”而引發內地消費者嘩然的熱門事件。
從北大的命題可以看出,提倡高中生關注社會生活。考生平時若稍微關注點新聞報道,就不會覺得這些試題古怪,也不會在答題時無話可說。
■清華大學
嚴肅有余創新不足
試題
1.假設給你一次機會,你會穿越到古代哪個朝代,做什么人?三國?還是其他?2.如果你是班長,組織一次關于雷鋒精神的班級活動,并根據活動準備演講稿。3.如果你所在的中學要進行80周年校慶,你作為組織者,如何組織慶典工作?
點評:整體說來,相比北大,清華的面試題略顯嚴肅,不那么靈活。1、2兩題較為中規中矩。第1題選擇了“穿越”這個點,但更側重于展現學生本人的歷史知識和個人志趣。
第2題非常精準地緊跟“雷鋒精神”的形勢,雖也是時事熱點,但更加側重于接納而不是批判,不易展現學生的個性特點。第2題有點像是“黨校”的考題,因為它有點像學生干部選拔,對于那些沒當過學生干部的普通孩子來說,組織班級活動和組織校慶典禮,似乎有點遠離生活了。
■復旦大學
天馬行空取材大膽
試題
1.玉皇大帝與如來佛哪個大?
2.你如何看待方舟子和韓寒的論戰?
3.給錢學森設計一套房子,你怎么設計?
點評:復旦面試題目一向以飄忽且大膽而著稱,這一次也不例外。這些題目沒有什么標準答案可言,也沒有答題的一定之規,往往是考查考生的思維條理性、全面性或創意。遇到這類題目,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個破題點發揮,注意自圓其說即可。
第2題則是“大膽”的體現。韓方大戰這件事情雖然既火熱又與青少年息息相關,并非每個學校都敢選用為面試題的,很多學校在面試中都選擇了同樣熱門的“活熊取膽”,而韓方大戰爭論頗多,萬一高中生收不住嘴,往往不好收拾。
要應對復旦的面試,就要具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素質,否則很容易被天外飛仙般的題目刺激到不淡定的程度。
□各方反應
■專家建議
注重平時積累
愛學教育高中部校長李青麗表示,自主招生的試題向來以靈活、多變著稱,而今年的初試題似乎偏重于“穩”,失掉了一些“神采”,但很樸實,總體更接近學生生活和認識水平。從理科試卷來看,淡化解題技巧,強化學科本質。從文科試卷看,詞匯量大,加大了知識的輸出能力、變通能力和駕馭知識的能力。
作為高校選拔人才的一種途徑,自主招生不同于高考。其考核的內容、方法、范圍以及考查考生能力的側重點都不同,是體現大學自己獨特的、明確的對所招收學生的學術評價標準。
李青麗表示,自主招生考試強調綜合能力與平日積累,無法突擊速成,但在準備時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首先還是抓牢基礎,平時遇到問題多聯想,培養對現實社會和人類命運的關注和思考,特別是考查文科綜合能力,社會熱點經常會作為考試材料出現,需要考生平時注意這方面的積累,要多了解一些政策導向的熱點事件。
■考生反應
筆試不難面試靈活
魏明(化名)是精華學校一名學生。去年,魏明以10分之差與心愛的北大失之交臂。為圓心中北大夢,他選擇了復讀,并報名參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順利通過了初試,進入了復試。
魏明說,從今年北大考試情況來看,初試題“挺高考”,沒有想象中難,多是一些學科知識題,類似一次高考模擬考試。順利通過初試后,魏明得到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其他院系兩次復試機會。
光華的復試由筆試和面試兩部分組成,筆試主要是一些智商和情商題目,面試則采取分組討論,5人一組。魏明所在一組抽到了“討論狼爸、虎媽。”另一組則是“發表對留學的看法。”
其他院系的面試則自由一些,在題庫中抽一道試題發表觀點。相比初試時的中規中矩,自主招生的面試更靈活、自由,與時事熱點結合,給考生更多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