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那些國字號大學之走進新時代
2012-03-13 13:37:43新浪博客文章作者:山風
建國以后,國立大學的說法在大陸取消了,但是抬頭以中國命名的大學又出了一批。也做一簡單介紹吧:
中國人民大學。人大的前身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辦于延安的陜北公學,后歷經華北聯合大學、北方大學、華北大學等時期,最終于1950年定校址于北京,定名“中國人民大學”,成為新中國的第一所綜合性國立大學。該學府為中國培養了大量領袖人才和社會精英。現時,仍以“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為學校培養學生的目標。1950年10月,時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劉少奇出席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指出:“中國人民大學今天就開學了。這個大學是我們新中國第一個辦起來的新型的大學,中國將來的許多大學都要學習我們中國人民大學的經驗,按照中國人民大學的樣子來辦。”所以,人大在新中國起點是很高的,當局也是相當重視的,投入也是很大的。但是1966年開始的“文革”給中國帶來的災難是空前的,人民大學也不能幸免,大批干部、教師遭到批斗,各級黨政組織陷于癱瘓,全部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止。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停辦,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具有30多年光輝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大學竟然被解散了,這叫什么事啊。1977年9月,鄧小平提出:“人民大學是要辦的,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干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關于人大,說到這些,包括專業優勢在內的內容也就基本全有了。
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歷史源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是中國現代農業高等教育的起源地。中國農業大學的前身有幾個獨立的系統:從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發展到北京大學農學院;從清華學校農科發展到清華大學農學院;從延安自然科學院生物系發展到華北大學農學院;這是因為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和華北大學農學院三個系統合并為北京農業大學;國務院于1954年和1984年將北京農業大學列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和全國重點建設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中國農大的專業沒必要細說,那就是專業的問題,而且是小眾的專業,大眾的運用,不負國字號的名頭。
中國政法大學。1901年,清朝光緒皇帝實行新政。1906年10月,應修訂法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等人的奏請,清政府在京師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官辦法律學堂——京師法律學堂,這應該是開了中國歷史上近代意義上的正規專門法學教育的先河,故部分人士認為該校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但該說法并未得到中國政法大學學校的認可。中國政法大學自己的敘述是:1952年,中國進行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清華大學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基礎上,合并成立了“北京政法學院”,辦學地址為當時的北大紅樓,錢端升擔任首任院長,故1952年也被公認為該校的誕生時間。1960年,學校被確立為全國重點大學。1983年,在中央“要抓緊籌辦中國政法大學,把它建成我國政法教育中心”的指示下,學院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那么之前的那個說法,我們就只當是個知識了解吧。中國政法大學被認為是中國的最高法學學府,是211工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二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8年5月4日訪問中國政法大學時,強調“中國政法大學是我們全國最高的培養法律人才的學府,學校承擔著重大而特殊的責任”,稱中國政法大學為“培養法律人才的搖籃”、“培訓法律干部的基地”和“進行全民普法教育的學校”。這算是給政法大學定了位了。
關于這所大學,還有幾件趣事一并介紹下:一是徐顯明校長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期間,擬定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訓,該校訓被多方人士指摘,但逐步被廣大學子接受。但是在征集校訓期間,舒國瀅教授曾將校名拆為“弘中華國志,通政情法義,求大道學術”,此種說法獲得一些校友的認同,也有人提議將江平先生“只向真理低頭”的格言作為校訓,最后均未被采納。另一件事是鄭永流教授認為政在法先不好,曾主張更名為“中國法政大學”。也有校友主張“政法”二字可以解讀為“憲政下的法律”,因此無因理念而更名之必要。第三件事是有校友提出中國政法大學應承四校之衣缽,鑒于前身四校中北大、清華、輔仁尚在,更名為燕京大學。這還真說不準,今后校名又會有什么變化呢。
中國傳媒大學。前身是創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升格為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學校正式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現在為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如今是國內新聞傳媒界內的第一位,央視眾多一線的主持人畢業于此,不過學校自己的發展方向說是要將本校創辦成為以傳媒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這個口號確實響亮,不過常言說的好,不博二兔,中傳媒今后是繼續走較純粹專業的路子并保持國內第一呢,還是要全面發展,這是個問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48年,創建華北公安干部學校。中間名字多次更改,到了后來無論是招生還是教學這都已經不能算是所正常的高校了。1984年1月,國務院批準,中央人民公安學院改建為全日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當年面向社會招生至今,另外,這是提前批招生的高校。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這個中間也是變來變去的,就只說最近的一次吧:2007年5月,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共建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鑒于與清華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更名后仍為獨立法人單位,原隸屬關系、人員編制、資產關系和經費管理體制保持不變。更名后的名稱及相應印章自2007年5月18日正式啟用。目前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官方網站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的名字,僅在合作招收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時,偶爾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作為第二名稱,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生院則從不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于北京,是我國為實施“兩彈一星”戰略而創建的新型理工類大學。源于錢學森先生提建的“星際宇航學院”,由功勛科學家們直接任教,為我國“兩彈一星”和探月等重大工程輸送大批科技人才。它的創辦被稱為“我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這又是河南考生心口永遠的疼,無知的人無知的決定造成了今天河南沒有985大學的現實。關于中科大的少年班,至今爭議不斷,好在這不是個大眾的話題,我們今天也不討論這事了。十余年來,中國科大沒有盲目擴大招生規模,近年來,中國科大本科畢業生有兩大去向:攻讀學位和直接就業。每年本科畢業生考取國內外研究生的比例70%以上,畢業當年獲得國外大學全額獎學金出國留學比例25%左右,所以上中科大專業不是問題,問題是你進入中科大后的學習態度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