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考生與家長必讀:高考選專業要考慮哪些指標(2)
2012-02-20 14:18:10新浪博客
能力優勢是指個體在身心發展過程中,通過學習所逐漸獲得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傾向。如果只具備某一方面的專業興趣,而不具備這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不適合學習這方面的專業。同學們的能力可分為九個方面,即基本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邏輯能力、空間判斷能力、形態知覺能力、自省能力、運動協調能力、藝術創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能力優勢不同,適合學習的專業也有所區別。
基本學習能力
基本學習能力是掌握、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是人們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必備和廣泛使用的能力。基本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一般具有較強的認識和理解客觀事物以及運用知識與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現。
職業或專業發展水平越高,對基本學習能力的要求越高。例如,當好一名醫生,必須具有較高的基本學習能力;當好一名護士,只需要中等基本學習能力;當好一名護理員,基本學習能力稍低的人也能勝任。
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對詞、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和使用能力以及運用語言文字編輯和處理資料,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具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同學,其文字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較突出,善于清楚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向別人介紹信息。
不同的專業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要選報師范類、市場營銷、護理學等專業,就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對于機械工程、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專業來說,則不一定要具備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數學邏輯能力
數學邏輯能力是指個體運用數學思維,推理、分析和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具有數學邏輯能力優勢的同學會表現出較強的解決數學問題或將數學作為工具的應用能力,具有較強的科學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發達,喜歡做分析問題一類的工作。
不同的專業對數學邏輯能力的要求程度不同。例如,對于數學、哲學、統計學、建筑學、化學等專業來說,要求同學們必須具備較強的數學邏輯能力;對于法律、歷史學、文學等專業,只要求同學具備中等水平的數學邏輯能力。
空間判斷能力
空間判斷能力是指對立體圖形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關系的理解能力,包括能看懂幾何圖形,對立體圖形的三個面的理解力,識別物體在空間運動中的聯系,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空間判斷能力強的同學善于識別物體在空間運動中的聯系、位置關系等,具有對空間物體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和空間關系等的知覺能力。基于這種能力優勢,在選擇專業時,最好選擇建筑類、航空航天類、醫學類專業,如天文學、海洋科學、地理科學、建筑學、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基礎醫學等。
形態知覺能力
形態知覺能力是對事物的視覺特征(包括形狀、大小、顏色、明暗、結構等)的觀察、比較和辨別的能力。
形態知覺能力高的同學一般具有較強的對事物細節的觀察和感知能力,善于對物體的顏色、明暗、線條的寬度和長度等視覺特征進行辨別和比較,發現其細微的差異,因此適合選擇理學類、醫學類專業,如化學、生物科學、測繪學、生態學、建筑學、醫學影像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等。
自省能力
一個人的自省能力通常在獨處時才會表現出來,所以在別人看來就不是那么顯而易見。具有很強自省能力的同學往往喜歡思考和獨處。和其他同學相比,他們更積極,更會自我肯定,在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時不依賴別人的觀點。
如果具有這種高自省能力的優勢,在選擇專業時,可以選擇文學、戲劇學、法學、宗教學、哲學等專業。
運動協調能力
運動協調能力反映了一個人在身體運動或體力活動中的能力高低。具有這種能力的同學今后可發展為動手能力很強的人,比如外科醫生和機械師;善于把藝術帶進生活的人,比如演員和藝術家;努力想把體力活動與腦力策略結合起來的人,比如運動員和教練。
具有較強運動協調能力的同學適合選擇運動訓練、社會體育、運動人體科學、醫學等專業。
藝術創作能力
不同的職業對藝術創作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對于音樂家、書畫家、演員、雕塑家、作家以及從事藝術設計的人來說,必須具備較強的藝術創作能力;而對于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則不一定要具備較強的藝術創作能力。
藝術創作能力強的同學一般具有較高的音樂、繪畫、舞蹈、藝術設計等藝術方面的能力,適合選擇藝術類專業。
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從而協同工作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同學與周圍人的接觸面很廣,對與人打交道的事情比較感興趣,人際溝通能力很強。這樣的同學適合選擇社會學類、管理學類等專業,當然也可以先選擇理工農醫類專業,再選擇社會學類、管理學類專業。
性格傾向
喜動、穩重、輕率、大方、羞澀、謙虛、驕傲、暴躁、溫和……是什么性格的人,自己應該比別人清楚得多。在生活的磨前下,漸漸架構起屬于自己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這體現在生活中每一個細小的動作。生活量體裁衣,為不同的性格打造不同的成衣。到底在性格標簽下隱藏著多少玄奧的道理?性格和專業匹配有多么妙不可言的關系?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職業理論專家霍蘭德提出職業性向理論,把人格分成六大類,即研究型、藝術型、現實型、社會型、企業型和常規型。職業環境也可以分成相應的六大類。人格與職業環境的匹配是形成職業滿意度、成就感的基礎,如果一個人的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類型都屬于同一個類型,那么他的職業滿意度和成就感就會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