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1年高考十大熱點新聞(2)
2012-01-04 10:52:12新浪博客文章作者:晨霧
二、農大校長柯炳生炮轟自主招生
在2011年自主招生首次形成三大聯盟大戰,很多高校都主動或被動卷入的時候,只有一所985大學不為之所動,這就是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作為一所中國農學方面的頂尖級大學,不要說加入什么自主招生聯盟,它連自主招生的資格都沒有。這不是它不夠格,而是它根本就沒有申請。用農大校長柯炳生的話來說:“中國農業大學作為一所985大學,是完全具備自主招生資格的。但是,學校出于種種考慮,除了體育和文藝特長生之外,從一開始,就沒有申請開展自主招生工作。當時的學校領導做出的決定,顯示了深思熟慮和謹慎態度,我作為現任領導深表贊同和欽佩。”
農大不僅不參加自主招生的任何行動,而且還不時地積極反對自主招生。繼2010年12月2日農大校長發表《關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幾點認識》與大多數高校在自主招生問題上大唱反調之后,2月23日農大校長再次發表文章《對自主招生與高考改革的再思考》,炮轟自主招生。
值得注意的是,柯炳生炮轟現行自主招生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指責自主招生“掐尖”,而是說自主招生“拔苗”。他說:“有人認為,一些名校熱衷于自主招生,是為了掐尖――搶尖子學生。可能一些學校也確有此意。如果只有一所學校自主招生,那么可能會有掐尖效果。不過,在有80所學校都自主招生的情況下,最終效果實際上是相互抵消掉了的。事實上,以往通過自主招生鎖定的學生中,有三分之一是低分(低于學校的普通錄取分數線)錄進來的,所以,實際效果可能不是掐尖,而是“拔苗”。”
柯炳生質疑制定自主招生時候的一個基本假定:“高考成績不足以反映出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有的學生是高分低能,有的則是低分高能”,他提出五點不同看法“一是就學生總體而言,分數與能力絕對是正相關的;說分數不能夠充分反映能力,僅僅是就很少數人而言是正確的。二是總分數可能不足以充分反映能力,還應看成績結構,看單科成績。三是能力的比較無法絕對化和量化,有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數理思維能力強,兩者之間無法進行絕對定量比較。四是考試發揮是否失常,也反映出考生的心理素質。”
柯炳生提出一種“統分結合”的自主招生改革思路:“統,是指全國統一筆試(相當于全國自主招生的統一大聯盟),作為基礎;分,是指以各個學校的各個專業為基本單位,分別制定標準,進行面試。“分”的關鍵,在于面試一定要以專業(或相近專業類別)為單位,只有這樣才科學合理。”簡單地說,就是在現有的夏季全國統一高考的基礎上,增加一次冬季的自主招生全國統考,各個高校根據這次冬季統考成績,分專業確定面試分數線進行面試挑選特殊人才。
晨霧的看法,柯炳生校長對現行自主招生的批評有一些可取之處。但是他所提出的這個所謂“統分結合”的自主招生改革,晨霧認為被采納的可能性很小。還不如把自主招生面試放到高考之后進行的優點和可行性好呢。
本條新聞入選原因:
在自主招生混戰的硝煙中聽到一點經過認真思考的不同聲音十分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