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就業率統計淡化簽約 擔心影響招生
2011-12-05 17:41:19北京晨報
“簽約率”這個以往在高校就業率統計中最核心的指標正在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淡化處理,而“學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等新興就業形式均被看成成功就業納入統計中。日前,記者從本市部分高校獲悉,隨著北京收緊人才引進規模,學生能與用人單位簽三方協議落戶口的就業率即簽約率已經不再是高校就業率統計的核心指標,導致這一變化最直接的原因是高校擔心簽約率下降影響學校就業率指標,對學校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產生負面影響。
近年來,北京市一直在收緊進京指標規模。市人保局透露,今年本市引進外地生源9400余人,比去年減少三分之一,明年擬引進9000人,總量繼續縮減。而據市人保局統計,預計明年本市高校畢業生達22萬人,同比增長7000人,其中非京生源12.4萬人,超過半數。這就意味著九成以上的外地生源無法在京落戶就業,從而導致高校畢業生簽約率明顯下降。其中,外地生源較多的高校所受影響較本地生源較多的高校更為明顯。一所外地生源較多的高校就業工作負責人告訴記者,北京人才引進規模收緊前,學校簽約率達到學生總數的30%左右,而去年這一比例已經降到個位數。“在京工作不落戶”已成為大多數希望在京就業畢業生必須接受的現實。
由于高校就業率直接關系到高校相關專業的存廢以及未來招生計劃的數量,因此放寬就業率統計范圍可以有效緩解高校就業率壓力。據了解,目前“學生自主創業”、多種方式“靈活就業”、出國留學以及考研升學等都被作為“成功就業”納入高校就業率統計。而這正是高校就業率極少低于90%的原因。
據了解,明年非京生源接收將重點向遠郊區縣、支柱產業、重點建設項目、國際知名企業傾斜,并加大文學、藝術、文化傳播等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