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高考:要推進高考平等權利關鍵要有實際措施
2011-12-02 11:10:25千龍網
上月底開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啟動2012年高考報名工作。按照現行高考政策,擁有正式戶籍仍然是這次高考報名的首要條件,這意味著那些在非戶籍地就讀的高中學生,必須回到戶籍所在地參考高考和錄取。盡管面臨著種種難以適應的困難,回原籍高考仍然是異地就讀考生的唯一選擇。
近年來,教育界、學術界有關人士一直呼吁取消高考戶籍限制,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流入地上高中、參加高考,方便他們與父母住在一起,確保他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教育部多次表示要研究推進“就地高考”,去年7月頒布的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但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門在這方面少有具體的措施,推進高考平權遲遲未見切實的成效。
從表面上看,問題首先卡在現行的高考“分省命題”上,它導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中教材不同,教學模式不同,高考試卷不同,如一個河南籍學生在山東上完高中,按規定必須回河南參加高考,自然會有很大的不適應。有專家建議將“分省命題”改為全國統一命題,全國高中采用統一的教材和教學模式,考生在哪里考試都是同樣的試卷,“隨遷子女高考問題頓時消失”。然而,各省自選高中教材、高考自行命題是十余年來教育改革的結果之一,現在如果回到全國統一教材、統一高考的老路,必然造成一系列新的不適應,“隨遷子女高考問題頓時消失”之說,未免過于樂觀。
進而言之,問題更主要是卡在高校錄取環節。比如,河南籍學生在山東參加高考并不要緊,要緊的是他們還要和山東籍考生一起競爭被錄取的機會,這就與山東籍考生的利益產生了沖突。為緩解這樣的沖突,國家可以根據某地外來考生的報考人數,在該地增加相應比例的招生名額,相當于外來考生帶著“招生名額”就地參加高考,這樣就能使當地的高考錄取比例與之前大致相等。由于外來考生沒有擠占戶籍考生上大學的機會,各地對推行“就地高考”的抵觸情緒將逐步消除。這個辦法具有可操作性,阻力也較小,可在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試點。
從長遠看,解決隨遷子女“就地高考”的問題,應當與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相聯系,將這兩項改革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制度的有效對接。隨著高校自主招生的規模不斷擴大,覆蓋面越來越廣,應當充分、完整地落實高校的自主招生權,使獲得高校自主招生考試資格的學生,不用再參加統一的高考和集中錄取(目前,參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仍要參加統一高考,達到錄取線后高校優先錄取),這就實現了高考(自主招生考試)與考生戶籍的剝離。有朝一日,如果自主招生能夠成為高校招生的主渠道,“就地高考”也就沒有實質性的障礙。
2012年高考報名既已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就地高考”的任務,又被推到了下一年。無論如何,全面推進高考平權,以高考平權促進教育平權,辦法總比困難多,希望總比壓力大。關鍵要有責任感、緊迫感,要因地制宜、因時利勢采取實際措施,只要真正下決心深化改革,大膽突破,就一定能探索出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