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解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2011-11-21 13:41:25北京考試報文章作者:郝娜 邵會蓮
坐落在古城西安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剛剛過完80歲生日。建校80年來,學校已為國家輸送了15萬余名電子信息領域的高級人才,產生了100多位解放軍將領、10多位兩院院士……初冬時節,走進這所從戰爭中走出的紅軍學校,感受它80年積淀下來的莊嚴與厚重。
紅色電波傳遍大江南北
走進西電北校區,一座座灰磚的俄式建筑、一排排粗壯的法國梧桐向人們講述著這所學校的歷史。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歷史就是一部我黨我軍通信事業的發展史。1931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取得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繳獲的戰利品中有一臺無線電收報機。就是這臺收報機讓紅軍接收到敵軍的無線信號,取得了戰斗的勝利。中央軍委當即決定培養自己的無線電技術人才,成立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也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
也許大家有所不知,毛澤東主席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時使用的信號音響設備也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設計制作的。
可以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歷史是與中國革命史緊緊連在一起的。在中國革命發展的每一個時期,它都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千里眼”和“順風耳”,紅色電波傳遍了大江南北。學校也為紅色政權奪取全國勝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作為國防通信人才的培養基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之后很長時間里都是軍校。上世紀60年代,學校就以“西軍電”之稱蜚聲海內外,直到1966年轉為地方建制,1988年改為現名。發展至今,學校已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和“211工程”項目重點建設高校,是全國56所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37所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高校之一、更是全國20所獲批設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之一。
開辟IT學科先河 1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專業比學校更有名氣。”毛立強談起學校的優勢專業如數家珍。提起西電的電子與信息學科,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內最早建立信息論、信息系統工程、雷達、微波天線、電子機械、電子對抗等專業的高校之一,開辟了我國IT學科的先河。多年來,學校已形成了鮮明的電子與信息學科特色和優勢。
怎樣才能形象地說明電子信息學科是西電的優勢學科呢?看看學校多年來創造的多項“第一”就不言而喻了。第一臺氣象雷達、第一套流星余跡通訊系統、第一臺可編程雷達信號處理機、第一臺毫米波通訊機以及我軍通信裝備史上第一部“塞繩電報互換機”、第一臺“塔型管空腔振蕩器”、第一套“三坐標相控陣雷達”等都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創造的成果。
除了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的系統研制、科技攻關和工程研發等,西電還培養出一大批IT行業領軍人物和技術骨干。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柳傳志,國際GSM獎獲得者李默芳,歐洲科學院院士、著名的納米技術專家王中林,“神舟號”飛船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宏等都是西電畢業生。
通信工程、信息安全、網絡工程、集成電路與集成系統、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方向)、軟件工程(WEB工程與信息系統方向)、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如今的西電僅國家級特色專業就有15個,占全部本科招生專業的三分之一。此外,學校的“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在全國排名第二,“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全國排名第六。
文科學生必修編程
作為一所老牌電子信息類院校,其信息與電子學科的特色不僅體現在理科生的培養上,文科生也要學習編程。編程是文理科學生都要上的必修課。
學校招辦主任毛立強介紹,就算學校的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文科專業的學生也要學習一些電子信息學科知識。學校要求文科學生也要具備相應的電子信息專業背景。因此,該校的文科專業雖然招生數量少,但是畢業生每年都能100%就業。這就是得益于他們擁有其它院校文科專業學生不具備的優勢——電子信息專業知識。這些復合型人才非常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走在西電的校園里,隨處可見拿著書本勤奮苦讀的身影。問及學校的特點,“學風濃厚”是西電學生給出的相同答案。大四學生薛雪對學校的濃厚學風更是深有體會。她說,學校圖書館平時都是滿員的,要想在里面找到位子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如果沒有課,很多學生會自覺地一天上七八個小時的自習。
學生就業有“三高”
毛立強介紹,西電畢業生就業呈現出“三高”的特點,即高就業率、高收入、高新科技單位。學生就業地區主要在北京、天津、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和西安本地,就業單位涉及通信、電子信息領域的大部分公司、企業、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等。多數學生一畢業,月工資少則能拿到四五千,多則上萬元。
這要得益于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的教育。除了給學生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西電還強調實踐教學環節,注重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學校的大多數實驗室面向所有學生開放。大三、大四的優秀生還可跟隨導師參與科研項目,提高理論水平和動手能力,為學習深造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學校本科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的普及率很高,獲得500余項國家級、省級學科和科技競賽獎項。
西電與國內電子、航空行業的10余個研究所、研究中心、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英飛凌、Intel、IBM、惠普等39家跨國公司都在學校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理論基礎扎實、工程實踐能力突出、創新意識強……成為西電學生身上最亮麗的名片。
包碩,軟件工程專業大四學生。距離畢業還有半年時間,他已經和北京的一家軟件公司簽約。像他這樣早早地就找到工作的學生,在西電并不稀奇。11月11日,大四女生艾忻然告訴我們,她所在的學院明年400名畢業生中,48%的人保研、考研(微博),余下的人中130人已經簽約。學生就業好,也是最為西電人津津樂道的。不夸張地說,這里的畢業生足不出校,就能找到好工作,而這在其他院校并不多見。
每年下半年,就有很多電子通信企業來學校爭搶第二年才畢業的學生。不少學生手里都攥著好幾個offer(錄用通知)。在某種程度上講,面對用人單位,西電的畢業生是處于優勢地位的。
本科生宿舍配有地熱浴室
西電的本科生從2004年開始入住南校區。這里的宿舍條件可能是全國最好的,南校區有三組宿舍樓區,分別以竹園、丁香和海棠命名。樓前樓后是綠地、花草和小廣場。行走其間,仿佛到了某個高檔小區。學生宿舍大都是兩室一廳帶陽臺,兩個房間各住4人,上床下桌,配有寬帶,方便學生上網,房間有電視、電話。兩個衛生間和一個盥洗室可讓8位學生輕松洗漱,地熱水直通宿舍,供學生使用。
三座宿舍樓各配有餐廳。學生吃飯、住宿在一起,不用來回跑,節省了時間。校園里還有兩棟綜合商貿樓,學生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在其中購買。
招辦主任談志愿填報
招辦主任毛立強:學校近兩年在京的錄取分數線在一本線上20分左右,優勢專業在京錄取線一般在一本線上80分左右。考生選擇專業首先要看自己的興趣,對于考生而言,專業合適與否,比專業本身好壞更重要,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優勢專業,感興趣才是學習的動力。
在填報志愿前,北京考生參考近三年分專業錄取分數,要以各專業錄取最低分和錄取平均分為準,找出分數線高低的規律,而不要只看往年的最低錄取分數。建議填報的各個專業間拉開3至5分的梯度,且要把專業志愿盡量填滿,盡量服從專業調劑,以增加錄取機會。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專業多以電子信息類為特色。數理基礎扎實,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較強且對電子信息感興趣的考生建議報考該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