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導:考生要做好2012高考填報志愿“預習課”
2011-11-18 14:45:16南國早報
如果說高考是考生一個人的戰斗,那么填報志愿則更像整個家庭的集體沖鋒。可是,這個沖鋒該沖向哪,怎樣沖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些問題困擾著填報志愿的整個過程。目前高考提前批的志愿填報已經開始,幾天之后,高考分數公布,考生就要開始第一批志愿填報。各位考生對填報志愿的準備工作做得怎么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又有哪些困惑?記者兵分幾路進行了調查。
考得好,還要填得好
有些高考“過來人”戲稱,“考得好,還要填得好”。有些時候,一個好志愿,能實現驚天大逆轉。
有一則故事,一直在賓陽中學流傳。該校教務處主任歐老師告訴記者,2008年,該校一名考生以高出一本線僅1分的成績,被中山大學錄取。而在往年,中山大學的錄取分數線起碼高出一本線40分。歐老師說,該專業在廣西僅招兩人,當年題目難,很多人沒考好,都不敢填,該考生在學校的指導下大膽地填了,結果“睡覺都偷笑”。
去年,一名廣西考生被河北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錄取。到了學校報到后,學校老師得知他高考成績只超出一本線27分后,大為驚奇:“你這個分數,怎么能上我們專業?”原來,該專業是國家重點學科,錄取分比較高。但因為該專業多年不在廣西招生,當廣西《招生計劃》中出現該專業時,絕大部分考生由于不了解,而不敢填報,讓該考生撿了個“大餡餅”。
與低分“翻身”考名校相對應,一些考生卻因為志愿填報失誤,最終“高分低就”。南寧市三中一名老師告訴記者,曾有一名優秀的學生高考成績不錯,填報了中南大學(招生辦)(招生辦)醫學院,結果未被錄取,錯過了第一批投檔。而比他低幾十分的同學,因為志愿梯度把握得好,上了較好的中山醫科大學。
精明人早早做準備
志愿填得好,可以錦上添花,也可以雪中送炭。正是因為這樣,一部分的考生和家長已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高考前,考生小黃就開始有意識地了解錄取流程。他如果正常發揮,高考分數大約在一本線左右。小黃認為,那些成績特別拔尖的同學,來回就考慮那幾所學校,不需要做太多準備工作;而成績特別糟糕的,也沒什么心思選學校。只有他這樣“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邊緣考生”,才需要花心思研究如何填志愿,所以,他特別下功夫。
高考成績還沒出來,但小黃已經根據自己的估分大致挑出了30所學校。小黃歷史、政治比較好,但數學較差,因此經濟類專業他不作考慮,專心挑那些社科類專業的學校。而學校的歷史與地域性,也在他考慮范圍內,避開熱門的北京、上海、廣州是他的主要策略。根據這些原則,小黃進一步篩選出10所大學,等待分數出來后,有針對性地填報。
小黃購買了一套幫助填報志愿的系統,這個系統有著龐大的信息庫,可以根據自己想要的方式查詢。例如,輸入吉林省,該省所有大學都會列出來,點開每所學校,還可以查該校從2007年以來的錄取分數線。小黃認為,這一系統,省去了他很多工作量。
“是高考志愿填報預習救了我女兒。”羅女士說這句話時,女兒已經坐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明亮的教室里學習了。羅告訴記者,女兒去年參加高考,實際分數比預期低了五六十分,整個人就崩潰了,只是哭。如果不是之前做了準備工作,在那種狀態下,還真填不出什么好志愿。
在女兒剛考上高中時,羅女士就帶著女兒游遍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幾所理想中的高校,“是旅游更是學習”,并對學校的專業、師資做了針對性的了解。高考分數出來之前一周,羅也像小黃那樣,根據估分往上往下各浮動30分,并根據這3檔成績挑選學校和專業。正是因為做了這些準備工作,分數出來后,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做了“退一步”的明智選擇。
應考時清醒,填報時迷糊
填好志愿很重要,可是該如何填,能說出一二三的考生和家長并不多。
“對志愿有相當了解,分析很到位的家長,不超過三分之一。”南寧市三中的陳老師說,很多考生的志愿填報依賴家長,但多數家長對這方面也是只知皮毛,或是只看自己那個年代的“老經驗”。有的人在搖擺不定中硬著頭皮填報,待上了大學又不滿意。
賓陽中學是全區16所示范性高中之一,該校80%的學生來自農民家庭。校長韋先生告訴記者,這部分家長對孩子填報志愿談不上指導,“懂行”的家長能做的,也只是給班主任打個電話,拜托老師多給孩子出主意。對于填志愿的整個過程,家長基本都在迷糊狀態。
另一所高中的一名班主任表示,不少考生對填報志愿比較茫然。在填報時間截止前一天,還找到老師詢問“我的分能報哪些學校”的學生不在少數。
小娜是南寧市三中的一名考生,分數還沒出來之前,她主要在家里補眠,不愿考慮填志愿的事。小娜媽媽告訴記者,她準備尊重女兒的興趣愛好來填志愿,但她又擔心,女兒對外面的社會不了解,不可能了解專業發展前景。這些天,她開始在網上搜索信息,幫女兒“參謀參謀”,不研究不要緊,一研究才發現,填志愿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單是研究專業,就折騰了幾天,目前腦子里還是一團漿糊。她說現在終于理解,為什么已經“過關”的同事說“填個志愿要瘦好幾斤”。
記者從多名高三老師處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家長都還沒有開始行動,希望等到孩子分數出來以后,再有針對性地考慮。
高三家長文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女兒學文科,她發現,很多學校的文科專業設置相似,專業名“抽象籠統”,很難了解和什么行業沾邊。比如,學哲學和社會學除了當老師,還能干什么?
考生小王對記者說,她發現一些學校新開了“物聯網”專業,主要研究家庭電器聯網、實現遠程操作。她對這個學科很感興趣,但是,各地開這個專業的學校雖然有數十個,但時間都不長,師資和技術力量無從了解,將來就業前景也不好說,到底該不該選,她真是不知道。
采訪中記者發現,讓家長糾結的問題還有很多:究竟是讓小孩報本地學校還是去外地學校?如果剛上一本分數線,名牌學校和熱門學校,究竟如何取舍?該選熱門專業還是冷專業?此外,填報志愿如何拉開梯度,家長也很茫然。一些家長甚至連平行志愿與順序志愿的投檔模式有什么區別,還沒有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