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指導:名校高考模擬作文寫作指導十五題(3)
2011-09-27 14:46:40新浪博客
5.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星云大師的一位徒弟,大學畢業后,到夏威夷讀碩士,又到耶魯讀博士,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終于得到了博士學位,非常高興。有一天他回來,對星云大師說:“師父,我現在得到博士學位了,以后要再學習什么呢?”
大師說:“還有一門更重要的學問你還未畢業——學做人!”
徒弟不解:“學做人?那要學哪些科目呢?”
大師說:“比如,學承擔,學認錯,學溝通,學感動,學柔和,學忍,學恕,學放……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科目。”
“那得學多久呀?”
“一生吧。”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津】
寫材料作文要從整體上對材料進行觀照,不能抓住只言片語就倉促動筆。這則材料從命題者的意圖看,旨在強調“做人要勝于做學問”。弟子學成歸來“非常高興”,但大師卻要他用“一生”的時間完成“學做人”這門課程,足見學會做人不是朝夕之間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有了歲月的累積就一定能學好的。清華大學的劉海洋為了試驗熊的反應,把硫酸潑到熊的身上,他沒有學會尊重生命;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不堪同學的閑言碎語,竟殘忍殺害同寢室的4名同學,他沒有學會寬恕……這些人的學問應該都不差,但是他們就是沒有把人格、品行修養到家。我們甚至可以這么推想,一個人品不好的人,學問越高是不是越危險呢?
當然,我們說“做人勝于做學問”是切合題意的,但也可以有其他符合題意的立意,因為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只要沒有“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都是可以的。比如可以寫“學不可以已”,也可以寫做人要“學會承擔”“學會愛人”等,但如果寫“求學何必到海外”之類的立意,就不在材料的范圍之內了。
6.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還記得張山嗎?那位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打敗全世界男人、上演巾幗傳奇的四川女槍手。2010年,42歲的張山在廣州繼續著自己的不老傳奇,成為唯一征戰了北京、廣州兩屆在我國舉辦的亞運會的中國運動員。
幾十年的執著與拼搏,張山為了什么?她說:“我享受其中,因此20多年來從沒有厭倦的感覺。有一天,如果你們在賽場上看到一個老太太在打槍,那肯定是我。”她還說:“當然比賽會有金牌的壓力,但更多的壓力來自于對自己的要求,自己跟自己的戰斗,自己對完美的追求。”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根據你的思考或聯想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漏個人相關信息;④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寫作指津】
題目中的材料有兩段,第一段只是告訴人們一個事實,重點在第二段張山的話。張山的話有兩層意思,從寫作的角度可以提取兩個不同的觀點。從“我享受其中,因此20多年來從沒有厭倦的感覺”可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體會,如果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從來沒有厭煩的感覺;反之,如果反復地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新鮮感一過,就不勝其煩,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任何事情都不會有好的結果。那么,如果認定自己從事的事情是應該的、必須的,比如學習,就要想辦法培養自己的興趣,讓自己愛上它。比如我國核科學事業著名的“三錢”之一錢偉長先生,他起初以中文和歷史兩個100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說明他喜歡文史。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作為一個熱血青年,他馬上轉學物理系,立志要用科學救國,并最終在這個學科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假設錢偉長僅僅是一時興起,沒有后繼的興趣,是斷然不能長時間堅持學習的,更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從張山的第二句話“更多的壓力來自于對自己的要求,自己跟自己的戰斗,自己對完美的追求”來看,“戰勝自己”至關重要。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一個人如果自己不倒,別人是打不倒你的。正如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所說:“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我們每個人,只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就可以戰勝任何艱難險阻,所以,我們更多的時候是在和自己作斗爭。而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必將是無往不勝的人。就像現在的應試教育,有些中途放棄的中學生,與其說是糟糕的成績擊敗了他,不如說是他意志不堅,自己打敗了自己,自己放棄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