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與大學新生談大學四年的學習規劃(2)
2011-09-27 11:14:27中國青年報
培養情商,避免成為孤獨、被動的人
所謂情商,就是和別人交流的能力、將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以后進入業界你就會發現,這些能力都非常重要,特別是得到別人信任的能力。
培養情商的第一步是培養友情。讀大學時一定要交幾個要好的朋友。大學的友情不容易變質,往往可以受益終生。
第二,要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認為自己很聰明、能夠思考就足夠了。希臘哲人說過,一個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達,其實就等于一個不善于思考的人。
創業者想要成功,他必須影響他周圍的人,如投資者、顧客、用戶等等。一個有口才的創業者,可以更好地領導員工,可以激發員工的斗志和潛力。雖然只有口才是不夠的,但我見到的每一個成功的創業者都有出色的表達能力。
第三,在校期間要多爭取實習、實踐的機會。
“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這句話告訴我們,必須去實踐,才能明白一個團隊是怎么工作、怎么設定目標、怎么達到目標的。只有學習如何跟人協作,才能增加你的情商,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
我在谷歌工作4年,在創新工場工作2年,在這6年的時間里,我沒有雇用過一個沒有實習經歷的畢業生。
唯一掌握實際工作經驗的方法就是去企業實習。如果找不到好的公司去實習,哪怕是到餐館里端盤子都有價值。端盤子的時候,你有機會跟周圍的人接觸,這會讓你成為一個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實習,學生社團也是學習處理人際關系的好地方。社團其實是一個微觀的社會,參加社團是進入社會的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從大學第一天開始,你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要成為自己的主人,積極管理自己的學業甚至未來的計劃。只有你能管理自己的未來。在今天的社會里,只有一個積極主動、不怕失敗的人,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贏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機會。遇到挫折時,絕不能消極甚至放棄,你的被動其實就是棄權。你不去解決問題,也是一種解決;你不去作決定,也是在作決定——這只會讓你成為一個被動的/消極的/不成功的人。
腳踏實地,避免成為浮躁貪婪的人
浮躁和貪婪,這兩種負面的人生態度,我在年輕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
年輕人應當奮斗,不要將僥幸致富作為你的動力。在今天的社會里,創業也好,就業也好,一定要腳踏實地,通過努力學習達到目標。
千萬不要浮躁,不要認為可以僥幸得到成功。那種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暫的;就算不是短暫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創新工場,我們投資了一個團隊,團隊的負責人是美國名校畢業,才華橫溢,口才也非常好,被團隊一致推為領導者。但他希望能快速成功,快速出名。結果,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怎么出風頭上,而不是腳踏實地把產品做好。最后,團隊的產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團隊成員一個接一個離開,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離職。
想創業的同學,一定不要太浮躁。一畢業就創業,失敗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有實習經驗,你也不會深入了解財務、法務、運作、市場、技術、產品、用戶……你不可能這么快成為全才。給自己至少幾年時間,再去創業。最好的培訓學習方法是加入一家創業公司,逐步累計自己的實力、人脈。當你覺得自己積累夠了的時候,再開始創業。
在豌豆莢團隊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名叫崔瑾。她的經歷最讓人感嘆的一點是,她作為北大國際關系專業的畢業生,非常想學習創業。她先是去申請百度的職位,當時百度才剛起步,沒有合適的職位,就跟她說,要來的話只能做前臺,她答應了。今天,崔瑾經過在百度/奧美/谷歌的積累,學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今天能夠成為豌豆莢的首席運營官,很大程度來自畢業那一天的決定。她沒有因為北大人可能會有的自豪感而拒絕接受一個前臺的工作。
在腳踏實地的話題上,我想分享一句喬布斯的座右銘:求知若饑,虛心若愚。希望大家都能記得這句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