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新生:看看各大名校校長都在關注什么(2)
2011-09-20 13:10:18中國教育報
警惕集體功利主義心態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娘
功利主義心態會影響到學生的選擇,使他們變得短視,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也就失去了在未來擔當起重要責任的能力。
昨晚,我讀了學生在網上的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思考,激發了我的思想,促使我大幅度修改了原來的講話稿,因為我覺得學生們都說得很好。
一位新生在人人網上寫了一篇日志,在這篇日志里,這位同學說,在她還沒踏進大學門檻的時候,就有人跟她普及如何混進學生會、如何討領導歡心的“大學官場風云”,她也不清楚大學是不是填鴨式教育體制最后一道檢疫機構,她害怕自己的獨立性因為“妥協”而被無情地吞沒。我非常欣賞她在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的同時,保持著一份冷靜和警覺。她的擔心正是當前我們大學的問題。
我還讀到一位今年二年級的同學寫給新同學的一文——“我和復旦”。他對復旦的諸多方面提出了無情的批判,同時也有熱情的贊美。他說:“不要對大學抱有多大的幻想,這里有的老師上課也會很無聊,這里的制度會讓你感慨腐敗已經深入這個滋養精神的殿堂……大學經不起你們太美麗的希望。”
如果大家關心高等教育,一定已經看到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有很多的質疑,近年來也有許多中學生選擇放棄高考出國讀書。他們用“腳”來表達對高等教育的不滿。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達不到社會的需求和預期,責任當然在學校。大學的問題,絕非僅僅是過于強調科研忽視教學導致教育質量的滑坡,更重要的是面對各種壓力和競爭產生的功利主義心態。有時,甚至是一種集體的功利主義心態。這種功利主義心態也許會帶來學校某些“數據”和“規模”的增長,但其必然侵蝕大學的學術精神和社會責任。這種功利主義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選擇,使他們變得短視,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也就失去了在未來擔當起重要責任的能力。
當前的大學,包括整個社會暴露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反映了中國社會精神和價值的迷失。正如余英時先生所說,中國的危機是文化的危機。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我們精神和思想上的困惑,大學沒有責任嗎?大學不僅要為社會輸送大量具有人文關懷和理性精神的專業人才,大學還應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基礎,為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人類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為社會提供清澈的思想和理性的思考。我校文史研究院葛兆光教授的新書《宅茲中國——重建關于“中國”的歷史敘述》就是這樣的一種努力。我校物理系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迅教授的辦公室的墻上貼著他自己撰寫的對聯:“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伴此身”。這就是復旦人的情懷!如果你們與更多的老師和同學接觸,就會發現,在復旦,有很多人沉浸在探索真理的愉悅之中。用前面這位二年級的同學的話來說,就是:“這里盡管不完美,卻仍然有讓你欣賞不已的東西,仍然有許多吸引你的東西。這里注定是你成長的重要一站……你還是會喜歡上這里的。”因為,復旦有這樣一批優秀的學者和學子。
當然,在現實中,你們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選課攻略,告訴你們如何才能付出最小的努力獲得最高的績點。但正如有位同學所說:“拎高GPA(平均成績點數)卻沒有學到東西的人,是最可悲的。”那位二年級的同學也說:“或許我們早就忘了自己來大學是為了什么,只是想著好的成績可以讓以后出國、保研或者找工作更加有利。這就是復旦的可悲之處。不,這是當代中國大學的可悲之處。”我覺得他說得非常深刻。
羅琳(Rowling),這個名字,我相信你們都比我熟悉。她的小說《哈利波特》中充滿了夢。2008年,她受邀參加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并發表演講,她說,“如果給我一個時間機器,我會告訴年輕時的自己,生活不是擁有的物品與成就的清單,你們的資格證書、簡歷,都不能等價于你們的生活。”她希望同學們能夠依據自己內心的追求,決定自己前進的路程,并承擔責任。此外,她更希望同學們可以設身處地思他人所思、想他人所想,不要對與自身無關的苦難關上思維和心靈的大門,她引用古希臘作家普盧塔克的話說,我們在內心的所得,將改變外界的現實。內心的修煉,才是大學4年生活中對你們最為重要的事情。
(摘自作者在復旦大學2011年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