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點撥:高中政治解題指導(2)
2011-09-15 14:59:51學習方法網
(3)企業:
(1)國內:有利于①提高市場競爭力,爭奪占有市場;②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③提高產品質量,優化產品結構;④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獲得更多利潤和收益;⑤提高經濟效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對外:有利于①互通有無、調劑余缺,實現資源優化配置;②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勞動生產率;③提高國際競爭力與產品的國際化水平 。
三、怎么辦(國家、企業、個人)
(1)國家
A、生產領域:①解放發展生產力,提高綜合經濟實力;②市場經濟的兩只手,以市場調節為基礎,優化資源配置;③國家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加強市場監管,完善市場環境,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④經濟手段(財政/貨幣/消費/對外政策);⑤改革和完善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分配制度和原則、社會保障制度);⑥深化企業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⑦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推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⑧時政舉措(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從寬的貨幣政策、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B、分配領域:①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增加人民收入;②堅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③堅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④用財政、稅收等經濟手段加強宏觀調控,取締非法收入、調整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⑤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維護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⑥在發展生產,增加國民收入的基礎上,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
C、交換和消費領域:①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打擊各類經濟違法犯罪。②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③大力發展經濟,優化家庭消費結構,提高人民消費水平。④倡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倡適度、科學、文明消費。⑤完善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強市場監管,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⑥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的維權意識和法制觀念。
D、對外經濟領域:①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 ②加強對外貿易,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③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則,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在平等互利的基礎開展雙邊貿易,反對不等價交換,倡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④推進外貿發展方式轉變,優化外貿結構,提高對外開放水平。⑤運用關稅等經濟手段,加強對外貿易調節,促進國際收支平衡。⑥熟悉和運用世貿規則,解決國際貿易爭端。
(2)企業
①價值規律作用的三個要求:a、樹立市場意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b、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經營者的素質;c、提高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
②提高經濟效益的四點:a、依靠科技進步,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使企業的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b、采用現代管理方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少的消耗生產出最多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c、企業生產要面向市場,生產優質、適銷對路的產品,并注意研制開發新產品;d、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不斷完善兼并和破產制度。
③提高市場競爭力,開展正當競爭的五點:a、企業要保證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提供優質的服務;b、企業必須提高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樹立品牌意識,創立名牌產品;c、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開展正當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d、提高企業經營者的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e、自覺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市場交易原則,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