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總結:高中生物必修部分111條結論性語句(5)
2011-09-14 17:12:59學習方法網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
84.生命的起源經歷了四個化學進化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從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高分子物質、從有機高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
85.進化論者認為,現在地球上的各種生物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經過漫長的時間演變而來的,因此各種生物之間有著或遠或近的親緣關系。
86.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對環境能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稱為自然選擇。
88. 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89.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90.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知道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則是定向的(定在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方向上)。當生物產生了變異以后,由自然選擇來決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斗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92.種內斗爭,對于失敗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甚至會造成死亡,但是,對于整個種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與環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94.生物與生存環境的關系是:適應環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在改變環境。
95.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適應,并不是絕對的,完全的適應。
96.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對性。生物適應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境。
97.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98.種群是指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種群的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相互之間具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生物種群的總和。
100.所有的生態系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還有賴以生存的無機環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的總量便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102.食物鏈和食物網是通過食物關系而構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渠道。
103.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頂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過生物富集作用,體內的有害成分卻越多。
104.人們研究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設法調整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之間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106.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二者的關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穩定性大,則恢復力穩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的生產模式由傳統的"原料-產品-廢料"改變為現代的"原料-產品-原料-產品"。
108.我們應當采取措施,保持生態系統的生態平衡,這樣才能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穩定的產量,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109.保持生態平衡,并不是維持生態系統的原始穩定狀態。人類還可以在遵循生態平衡規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態平衡,使生態系統朝著更有益于人類的方向發展。
110.我們強調自然保護,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而是反對無計劃地開發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態系統的客觀規律,從長遠觀點和整體觀點出發來綜合考慮問題,才能有效地保護自然,才能使自然環境更好地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