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六單元知識點總結(3)
2011-08-25 16:17:14百度百科
第18課新時期的理論探索
【基礎解讀】
一、偉大的轉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將向何處發展,引人關注。
(2)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鄧小平發表講話,號召大家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在中國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沖破"兩個凡是"的禁錮,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2、轉折:1978年底,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從此揭開序幕,中國人民開始走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二、鄧小平理論的形成
(1)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開,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定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
(3)1992年,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黨的十四大,會議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明確改革的下一步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1997年,中共十五大決定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
(6)意義:鄧小平理論除了對新時期建設中國特色的社主義的論述外,還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闡述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等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是引導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旗幟。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紀末21世紀初,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許多新變化。
(2)中國共產黨面臨怎樣完善自身、與時俱進的新問題。
2、內容:
(1)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2)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3)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義: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涵蓋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思想體系,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創新局面的強大思想武器。
(2)在中共十六大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寫進了《中國共產黨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