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第六單元知識點總結(2)
2011-08-25 16:17:14百度百科
第17課毛澤東思想
【基礎解讀】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
1、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
(1)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結識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閱讀當時所能見到的共產主義書籍。
(2)創辦《湘江評論》,宣傳馬克思主義,逐漸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3)1921年,毛澤東出席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之一。
2、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1)國民革命時期,撰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提出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的主張。
(2)國民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論,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
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1)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先后發表了《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國國情基礎上,對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作了詳盡完整的論述。
(2)到抗日戰爭結束前后,毛澤東關于中國革命的論述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3)評價: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三、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1)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還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規定了革命勝利后,黨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變為社會主義的總任務。
(2)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全面總結了中國革命的經驗,規定即將建立的人民共和國的政權性質是工人階級(經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豐富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作了政治理論準備。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等報告中,毛澤東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建設方針,這就在社會主義建設理論方面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4)意義: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思想根源。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毛澤東思想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