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收到可疑錄取通知一定要謹慎
2011-08-15 10:17:04中國教育在線
目前,高考招生一本二本錄取基本結束,有些地區的三本、專科招生錄取工作也將接近尾聲。這一階段,一些非正規中介組織和一些不法分子開始利用考生及家長的急切心理,打著“幫助考生上理想大學”、“保證畢業后定向分配”等幌子,以多種方式詐騙考生及家長錢財。那么,騙子的伎倆到底有哪些呢?家長和考生又該如何識別呢?
騙局一有關系型
不法分子往往自稱是某高校招生工作人員或省教育廳和省招辦某領導的熟人、親戚,聲稱自己有辦法“低分高錄”,不法中介也會打著與招生機構負責人有“私人關系”、“合作伙伴”等幌子,謊稱可通過交錢換取能降分錄取的所謂“內部指標”、“點招指標”及“計劃外指標”等,從而騙取錢財。
■識騙提示:
教育部規定,高校要按照“集體議事、公開透明”的原則嚴格招生計劃的使用程序、范圍和責任。安排跨省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可預留少量計劃,僅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嚴禁高校利用調整計劃降低標準指名錄取學生,嚴禁高校向考生收取與錄取掛鉤的任何費用,考生及家長接到此類信息時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上當受騙。
騙局二混淆型
不法分子和中介往往會抓住家長對高校招生業務不熟悉的弱點,故意混淆自學考試助學輔導、網絡教育、成人教育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以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等入學通知書蒙騙希望就讀普通高等院校的考生及家長,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
■識騙提示:
普通高等院校與自學考試助學班、網絡大學、成人教育班等性質完全不同,通過教育部網站可以查詢到年度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院校名單,在這個名單之外的各類辦學機構均不具備相關資格。
對于騙子提供的學校信息,考生與家長可以上網查詢,很容易就可識別此類學校性質。自考助學班、網絡教育班等錄取通知書不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院校的錄取通知書,教育部門不會為持此類“通知書”的學生進行普通高校新生學籍電子注冊,將來也不會發放普通高校畢業的學歷證書。
騙局三中外合作辦學型
中外合作辦學目前在國內相當流行,許多考生及家長非常青睞這種“不出國就能留學(微博)”的辦學模式。但是,這其中也有不少不法分子及不法中介打著中外合作辦學幌子欺詐學生及家長。
■識騙提示:
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就讀中外合作辦學時,一定要認真考察將要就讀的學校詳細情況,最好到該學校實地查看,向在該校就讀的學生打聽該校教育質量、師資狀況;咨詢該學校所在地教育部門,查看該校是否經過合法審批。
另外,目前教育部設立了中外合作辦學信息平臺,考生及家長通過該平臺可以進一步了解合作辦學機構或項目的評估和認證信息,以做出更恰當的就學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