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出路之民辦高校 專業主打應用型
2011-08-02 10:36:16教育中國-中國網
民辦大學
優勢:為落榜生提供了接受學歷教育的機會。
特點:寬進嚴出,機制靈活,開設專業以應用型、職業型為主,學生適應性強。
適宜人群:高考分數不太低,家庭條件較好,在某些方面有特長和志趣的考生。
獲得證書:學習期滿獲得由民辦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
自我考察
1、自我評估:目前家庭的收入情況,鎖定自己的消費層;目前自我的學習基礎,學業完成后的發展去向。
2、學校分析:選擇民辦大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怎樣選擇一所既適合自己又極具發展潛力的學校至關重要。同時,還要考慮整個民辦教育的大環境,國家的政策法規、教育模式等。
3、就讀區域:求學者都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就讀,確定大方向--北京、上海、還是其他省份,您想把自己就讀的學府選在哪兒?
4、專業選擇:要結合自己的愛好、興趣和發展志向,選擇一個理想專業,不要強求目前的熱門專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不如:物理不好,不要輕易選擇建筑專業,數學不好不要輕易選擇計算機專業,要閱讀一下有關的擇校報考指南。
學校考察
1、了解民辦教育:目前學校的教育形式有哪些?目標學校辦學層次,是哪里批準的?資產形式?這一環節比較復雜而且非常重要,因為您了解的較多,對您選擇一所理想的學校,至關重要。
2、咨詢與初選:面對紛繁復雜的招生廣告,怎樣去查詢?千萬不要大海撈針,要多問朋友,也可以問當地教委,或撥打我們的擇校熱線,當然不要忘了上網查查看。
3、實地考察:廣告中說得再好,別人說的在不錯,也得實地走走,看看周邊環境,學校硬件實力,還要多看看,貨比三家不吃虧,可以乘坐擇校俱樂部的擇校直通車。
民辦高校就業率在逐年上升
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前景如何?這也是眾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省教育廳社會力量辦學管理中心書記、副主任李維民認為,由于近幾年來高校連續擴招,高校畢業生迅猛增加,而社會需求沒有明顯增長,對于“出口決定入口”的民辦高校來說,當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既面臨機遇也有挑戰。
社會認可度在提升
李維民書記說,有必要傳遞給家長和學生的利好消息是,隨著民辦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界對陜西民辦高校及畢業生的認可度日益提高。現在許多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把目標有意投向民辦高校。民辦高校的畢業生也正以自己的動手能力較強、交際廣泛、工作認真、思想穩定、不奢求高待遇而逐漸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民辦高校的硬件和軟件建設的明顯改善,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完成實踐性教學環節創造了重要條件,使學生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明顯增強,改變了人們對民辦高校畢業生“學歷低、能力差”的傳統看法。加之民辦高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視,畢業生就業實際上已演變成學校整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學校還追蹤調查已進入社會工作的畢業生的現狀,對一些不能適應現有工作的畢業生負責再推薦安排,使畢業生的就業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市場關注度正在轉移
民辦高校多以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必須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社會辦學,客觀上利于促進民辦高校與社會各界,特別是與大、中型國有、私有及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企業建立起廣泛的聯系。校企合作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也使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得以從實習中考察學生的工作狀況,并大大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這也正是目前我省許多民辦高校的學生,通過在企業實習后直接被企業聘用的原因。
近年來,民辦教育地位不斷提高,民辦高校及學生的整體形象已今非昔比。畢業生在崗的工作狀態與所表現出的忠誠企業、任勞任怨的精神不斷得到企業的認可。加之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對工作報酬的期望值較低,對工種的選擇性較弱,企業老板越來越把招聘用人目標盯準民辦高校畢業生,市場的關注度正向民辦高校轉移。
就業大環境在改善
“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進一步增強,對外開放實現新的突破,社會就業加快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李維民提醒計劃報考民辦高校的家長和學生關注就業大環境的變化。經濟領域新的行業不斷興起,西部大開發的繼續推進,特別是私營企業的快速發展,都為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和擇業、創業的機會。目前,國家和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各項鼓勵、扶持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措施,拓展了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就業的渠道,出臺了鼓勵畢業生創業的各種扶持政策,引導畢業生多元化就業。同時,省上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也在大力培育和規范畢業生就業市場,完善畢業生服務體系和網絡建設。
“有鍋盔的沒牙,有牙的沒鍋盔”
分析“就業難”的現狀,李維民認為一方面是總量性矛盾,即社會能夠提供適合大學生的就業崗位有限,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是結構性矛盾,用陜西人的話來說就是“有鍋盔的沒牙,有牙的沒鍋盔”,社會需求與高校供給不能實現完全閉合,致使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因專業不對口等原因失去就業機會。他提到,在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存在著日益突出的各類競爭,公辦高校壓民辦高校、規模大的學校壓規模小的學校、高層次壓低層次、熱門專業壓冷門專業的現象屢見不鮮。
然而拋開社會因素外,一些大學生擇業中主觀認識上存在的誤區,也是造成就業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