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第九單元單元整合
來源:中學學科網 2011-07-20 15:34:13
準高三生進入8月份就要開始高三第一輪復習,高三一輪復習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的一個鞏固,高考網特為準高三生準備了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資料,希望對于準高三生的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有所幫助!以下是2012年高考一輪歷史復習資料中的第十一單元單元整合。
第九單元單元整合
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與西方的異同。
1.從發展條件看
(1)經濟基礎方面:中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根深蒂固,影響了手工業的發展。西方在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關系相對松散,便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上層建筑方面:中國歷代專制王朝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嚴重束縛了工商業的發展。西方統治者利用王權的力量極力推行重商主義,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3)對外政策方面:明清時期,中國統治者越來越走向閉關鎖國;而西方已將“目標指向世界”。這樣,中國中央集權越強大,對資本主義萌芽的阻礙就越大。西方專制王權越強大,就越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2.從具體表現看
(1)相同:都是在手工業者分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都是以雇傭關系的出現作為標志。
(2)差異: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在商品經濟比較繁榮的江南地區,且是在個別生產部門,也沒有滲入到農村,引起自然經濟的解體,直到鴉片戰爭前夕,資本主義萌芽也沒有質的突破,未能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階段。西方資本主義萌芽在16世紀有了長足發展,資本主義手工工場已成為這些國家社會生產的普遍現象。
3.從影響看
(1)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對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這在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也有所反映,如反君主專制的民主思想的產生。由于資本主義萌芽沒有成長為社會生產的普遍現象,也就沒有引起中國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的質的變化。因此,對社會的促進作用也是極為有限的,沒有促成社會轉型。
(2)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卻極大地促進了西方國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技和經濟的進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導致了西歐社會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變化,引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使歐洲由封建社會開始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請下載附件: |
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第九單元單元整合 |
(![]()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