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第十七單元單元整合
來源:中學學科網 2011-07-18 17:26:40
準高三生進入8月份就要開始高三第一輪復習,高三一輪復習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的一個鞏固,高考網特為準高三生準備了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資料,希望對于準高三生的2012年高三一輪復習有所幫助!以下復習資料是第十七單元單元整合。
第十七單元 單元整合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變及原因。
1.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被冷落。原因:孔子主張“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張實行“仁政”,強調“民貴君輕”,這些主張雖然有一定的進步性,但是在戰亂紛爭的時代,他們的主張無助于實現統一,必然受到統治者的冷落。
2.秦朝時期:儒家思想遭到壓制。原因:秦朝時期,儒生依然遵循舊的思想主張,非議郡縣制,以古非今,站在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對立面,不僅不能為封建統治者服務,而且落后于形勢的發展,遭受壓制是在情理之中。
3.西漢時期:儒家思想取得“獨尊”地位。原因:漢武帝時,董仲舒對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增添了“君權神授”和“春秋大一統”等思想內容,適應了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需要,不僅為封建專制統治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為政治上的統一奠定了思想基礎,因而獲得“獨尊”地位。
4.魏晉至隋唐:進一步改造。原因:魏晉時儒、道、佛紛爭與融合,儒學玄學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學官學化。
5.宋明:轉型與成熟時期。原因:程朱理學形成,朱熹是理學集大成者,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封建倫理道儒體系形成。明初理學官學化,成為八股取士的唯一學術權威。王陽明心學的形成標志著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
6.明清:繼承與批判時期。原因:出現反專制蒙昧、倡導經世致用的早期啟蒙思潮。明清之際商品經濟發展,君主專制強化,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對君主專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本”的經濟主張,具有時代特色。
7.維新變法時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原因:維新變法時期,康有為把西方資本主義的政治學說同傳統的儒家思想相結合,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他宣稱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理論的合理性,為維新變法思想制造歷史根據,減少變法的阻力。
8.新文化運動時期:儒家思想遭受抨擊。原因: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掀起了一股尊孔復古的逆流。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激進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把斗爭矛頭指向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宣揚資產階級的新文化、新道德,目的是動搖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宣揚民主與科學,解放人們的思想。
請下載附件: |
2012年高三一輪歷史復習:第十七單元單元整合 |
(![]()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