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暑假必備寶典之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二(6)
2012-07-06 14:17:32高考網整合
▲赫魯曉夫改革(1953-1964)
▲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重點結果失敗原因
赫魯曉夫改革農業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能從根本上突破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工業(軍事工業)
▲戈爾巴喬夫改革(1985-1991)
1、背景
20世紀80年代中期,社會動蕩、經濟停滯,人民生活水平持續下降的危機局面;
2、經濟改革(重點):
①內容:用經濟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實際上承認了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
②結果:沒有取得成效
③存在問題:a、缺少宏觀調控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b、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
3、政治改革:
①直接原因:戈爾巴喬夫經濟改革陷入困境②結果:背離了馬克思主義,局勢失控,蘇聯解體
▲蘇聯新經濟政策、美國羅斯福新政、二戰后西歐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改革開放的異同
相同點:
①原因:國內經濟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難;
②手段:
a、在堅持原有社會制度的前提下,運用國家權力對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b、國家干預和市場調節相結合;
③結果: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權得到鞏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不同點:本質區別在與它們所要維護的社會制度不同;
第八單元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構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
世界貨幣體系(短期貸款,解決國際收支困難)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銀行(國際復興開放銀行)1945三大支柱
(長期貸款、技術援助)
世界貿易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47
(旨在消除關稅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
2、意義:是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的反映;
▲布雷頓森林體系(世界貨幣體系)
1、背景
①二戰后西歐國家的普遍衰落;
②美國的經濟實力空前膨脹,成為最大的債權國;企圖建立以自己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2、基本特征
①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②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
3、影響
①有利于維持戰后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積極)
②美國掌握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命脈,加強了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特權和支配地位;(消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