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海淀高三一模理科數學試卷分析
2011-05-03 19:15:42高考研究中心文章作者:郭化楠老師
2011年的高考正在迫近,各區的一模剛剛結束。本文將就海淀區的數學理科試卷進行一下分析,希望有助于考生正確面對試卷和成績,備戰高考。
試卷總體呈現的特點是:命題思路與風格貼近高考,難度略高。試卷整體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說這份試卷命題風格貼近,是因為我們明顯能看出,有幾道題是對去年的高考真題的模仿。例如第8題,秉承了今年北京第8題的風格,可以進行計算,但是更可以通過對數學量的感覺,直接分析出答案,強調考察學生的理解和想象分析能力。小題的14題,也考察了在動態中尋找規律、分析數學背景的內容,跟10年高考題的第14題有神似之處。第10題,對統計這個知識點的考察,大膽的從考察計算轉移為對數字特征的理解,既實用又不死板,是個很好的題目。
而試卷的大題,出的非常中規中矩,沒有偏題怪題,考察角度雖然略顯保守但是對于檢查學生的基本復習情況來說,做到了很好的覆蓋。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第20題,作為一模試卷的壓軸題,這道題對高考壓軸題有較好的模仿。題目的本質是對原始數據進行一系列分析轉化之后,能明白原始數據對最終結果的影響有多大。考察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同時又沒有用到過于高深甚至超綱的知識,真正考察到了學生對數學的認識層面,是一個有區分度的題目。如果說這道題還有改進之處的話,就是原題淡化了對數學語言的運用,而這恰是近兩年高考命題的一個熱點。
說這份試卷難度略高,主要是因為這份試卷對部分知識點的考察,都選擇了相對較難的角度。例如小題的第4題,考察程序的輸入值,相對以往考察輸出值或判斷語句,就略難一個檔次。小題的第7題,三角函數圖象的考察,也選擇了大家看起來不熟悉的 這個函數。小題的第13題,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數形關系轉化能力,也比高考去年相同知識的小題考察的深入。
大題跟10年真題相比,主要導數題多了一問,計算量略增加了一點,但是第20題減少了一問,難度也降低了一些。離散型隨機變量(第17題)的考察,計算量略大于高考,并且考察了超幾何分布,這是學生掌握的相對不好的概率分布。總體特點是題目常規,計算量略高與高考。
總體來說,這次一模的命題思路值得研究,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考察了對數學量和數學關系的理解;難度雖略大卻不失常,不超出學生在此時應該掌握的正常范圍,是一份有參考價值的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