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辦主任支招志愿填報:專業vs學校 興趣優先
2011-04-27 20:07:35新聞晨報文章作者:董川峰
導讀:2011年高考志愿填報是家長及考生們最為關注的,如何填報志愿?是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這是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下面來看看招辦主任是如何為大家解答有關志愿填報的問題的吧。
專業 VS學校
一進一退,興趣優先
根據統計,大學退學事件,70%以上發生在大一,而退學原因主要是對所學專業毫無興趣、不適應學校的學業要求以及沒有學習動力等。
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副主任莊連雄表示,現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學生,就是因為當初只考慮到選學校,忽視了專業的重要性,進了大學校門,卻發現自己不喜歡所在的專業,進而荒廢學業。“有的父母在填報志愿時,也不管孩子的興趣,一味要求填報有名氣的大學。孩子考進了,最后卻被調劑進入不喜歡的專業,讀得很痛苦。”莊連雄說,填志愿時興趣很重要,考生和家長盡可能把握好度。
華東師范大學招辦主任周鴻有著多年的招生經驗,對考生填報志愿最大的提醒也是“興趣是專業選擇首要考慮的因素,但在學校的選擇上也應該慎重”。重點大學一般師資強,學習氛圍濃厚,這些與一般院校相比有很大的優勢。雖然現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大學所學專業并不決定今后從事的職業,但辦學實力較強的學校不僅重視學生的專業教育,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他還指出,一些重點大學提供給學生出國游學的機會將比普通大學多,而且在直升研究生比例上也高,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可能會更有好處。
東華大學招生辦主任陸忠平則認為,選學校和選專業同樣重要。“選學校不僅要看這所大學的一些顯性指標,如博士點、重點實驗室等,還應該看學校的學術氛圍、育人環境等軟實力。”陸忠平說,家長不僅需要幫助孩子選擇一所好的學校和一個好的專業,還要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興趣點,從而規劃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他的建議是:選學校上寧可退一步,而在選專業上可以進一步。
有的考生家長存在“先進大門再說”的想法,希望進大學后遇到不喜歡的專業可以轉專業。但各高校招辦負責人都表示,目前我國絕大部分高校對于在校大學生轉專業仍然有不少限制。如果考生把希望寄托在入學后轉專業上,至少應該搞清楚所填學校是否能轉專業,需要哪些條件。
熱門 VS冷門
行業在發展、變化,冷熱不絕對
就業率較高的專業,一般都會成為當前高校招生的熱門專業,比經濟管理、金融、計算機、土木、建筑、機械、外語類等,一直是很“熱”。周鴻提醒,熱門專業不一定永遠“熱”,而現在冷門的專業,也不一定永遠“冷”。他解釋,幾年前開始逐漸受到冷遇的計算機專業,現在又成為就業熱門專業,如華東師大的軟件工程專業,最低錄取分數線基本是學校的最低投檔線,但近幾年就業非常火爆,畢業生的初次就業平均薪酬就達到5300元。
而一些學校的熱門專業并不是人才需求量大的專業。一些急需的人才,如石油工程、海洋工程、核能等專業,由于其專業性強,就業面相對較窄,其招生并不多,可因為它是社會急需人才,就業基本不成問題,薪水待遇也都不錯。考生在選報志愿時,既要想到當前的冷熱程度,還要關注該專業的發展前景。
新增 VS傳統
新專業關鍵看學校特色
相對于經濟、法學、文學等傳統的專業,今年本市高校新增的專業幾乎都集中在新能源技術領域。華東理工大學(招生辦)新增了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個專業;東華大學新增了功能材料專業;上海理工大學新增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等。這些新增專業從2011年開始招生,也可以從本校2010年招收的其他專業學生或本科二年級的在校生以轉專業的方式轉入。新能源技術領域將會成為未來重點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專業人才需求量大,這是各個高校增設此專業的目的所在。
對于新增專業,由于沒有以前的錄取分數作為參照,考生和家長往往很難定位。一般來說,一所學校新增一個專業,都有一定的辦學基礎。有的學校新增的專業,有時馬上就會成為熱門專業,錄取分數很高;而有的學校新增的專業,錄取分數卻比較低。
因此,對于新增專業,可以結合學校辦學特色以及這一專業的社會需求情況來進行判斷。如果新增專業與學校的辦學特色相對應,那么其專業實力就相對較強,并具有一定特色和優勢;如果新增專業為學校拓寬學科面而新嘗試設立的專業,那么由于專業發展缺乏歷史積淀,報考時要多關注學校發展這一專業的舉措,以及這一專業所對應的社會需求變化趨勢。
[資料鏈接] 今年上海部分高校新增專業
華東理工大學: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東華大學:功能材料專業
上海理工大學: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上海外國語大學:土耳其語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廣電通信網絡工程)(本科),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高職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