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報指導規劃之職業規劃先要審視自我
2011-03-16 18:48:20孫甜的博客
填報高考志愿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填報志愿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怎樣才能把志愿填報的“出神入化”?這就需要考生從自己的興趣、志向和性格三個角度去認真的思考。興趣、志向和性格中隱藏著學習的動力,只有符合自己興趣的事,做起來才會更加投入,凡事有了興趣才能夠持久的做好。同時,考生也要明白自己的志向所在,從大的方面講是志在文史、理工、藝術等方向,還是小到法律、工程、主持等專業,這些都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長遠規劃。再細致的人生規劃也是要建立在自己性格的基礎上的,因此選擇一個適合自己性格特點的職業將會使自己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1、興趣主導原則
在志愿填報的過程當中,我們也要清楚地意識到興趣的重要性。要知道,自己在這短短幾天里的選擇,將要拿出3至5年去感受。這次選擇會決定考生的大學生活是在輕松安逸中度過,還是在痛苦掙扎中度過。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考生對自己所選的專業是不是發自內心地感興趣。
調查數據顯示,只有33.42%的考生對自己的專業興趣有比較多的了解,其余接近70%考生對自己的興趣所在只是簡單了解,或者不太了解。這無疑給自己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發展造成了隱患。那么在填報志愿之前,該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呢?其實,想搞清楚這一點,沒有人能真正幫得上忙,心隨所愿,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大學的各個專業進行研究,看哪些專業能夠讓考生發自內心地想去體驗,也許這就是考生的興趣所在。
小貼士:職業規劃先要審視自我
1、你是什么樣的人?這是自我分析過程。分析的內容包括個人的興趣愛好、性格傾向、身體狀況、教育背景、專長、過往經歷和思維能力。這樣對自己有個全面的了解。
2、你想要什么?這是目標展望過程。包括職業目標、收入目標、學習目標、名望期望和成就感。特別要注意的是學習目標,只有不斷確立學習目標,才能不被激烈的競爭淘汰,才能不斷超越自我,登上更高的職業高峰。
3、你能做什么?自己專業技能何在?最好能學以致用,發揮自己的專長,在學習過程中積累自己的專業相關知識技能。同時個人工作經歷也是一個重要的經驗積累。判斷你能夠做什么。
4、什么是你的職業支撐點?你具有哪些職業競爭能力?以及你的各種資源和社會關系了。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的種種關系,也許都能夠影響你的職業選擇。
5、什么是最適合你的?行業和職位眾多,哪個才是適合你的呢?待遇、名望、成就感和工作壓力及勞累程度都不一樣,看個人的選擇了。選擇最好的并不是合適的,選擇合適的才是最好的。這就要根據前四個問題再回答這個問題。
6、你能夠選擇什么?通過前面的過程,你就能夠做出一個簡單的職業生涯規劃了。機會偏愛有準備的人,你做好了你的職業生涯規劃,為未來的職業做出了準備,當然比沒有做準備的人機會更多。
2、社會需求原則
最近有一則報道,建議考生和家長適當關注“兩會”和國家十二五規劃,了解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把握未來吃香的行業和專業方向。這也給我們透露了一個訊息,就是一定要瞄準“需要”來選擇專業,盡量避免出現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尷尬局面。
曾經有不少人認為,大學里所學專業大體上就是未來職業的發展方向。這種說法已經漸漸被事實否定。從媒體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有超過半數的大學生畢業時沒有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職業。我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并不是大學生們不想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而是目前激烈的就業壓力,破事很多同學不得不選擇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的工作。由此看來,大學就讀期間,不僅要學好本專業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獲得“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工作中以最快速度適應環境并找到自己發展的方向。
3、性格適合原則
不是任何專業對每一個人都合適。確定專業,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我們可以有理想、有志向、有規劃,但這一切的大前提就是不能違反自己的性格。再喜歡、再追求、再憧憬的事情如果與自己的性格不相符,那么只好說服自己放棄,因為每個人都曾有過三分鐘熱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