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華約、南盟這樣的稱呼是你們媒體說的,我們沒有這樣說法。”作為媒體口中“華約”成員之一的浙江大學校長楊衛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并不認同聯盟這一說法。
大學實行自主招生,迄今已走過八個年頭,目前全國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約80所,基本包含了目前國內一流的大學。
自主招生高校中,又先以清華大學為首,于2010年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南京大學進行了聯考。如今,浙江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新加盟這一陣營,并參與2011年的自主招生聯考。
之后,北京大學以及同劑大學等又起爐灶,聯合一批高校聯盟,進行自主招生聯考。
三大聯盟的出現,一度被外界質疑為“圈地高考”。
聯合考試揚長避短為考生減壓
“其實,幾所水平相近大學聯合自主招生,是為了讓減輕考生的壓力。”楊衛說。
楊衛稱,以往自主招生都是各自學校自己進行的,也存在很多缺點。雖然各個學校極力想把自主招生做好,但是涉及學校太多,每個學校又都只有幾個老師出題,很難規范。
另外,自主招生考試時為了選拔最優秀的學生,與高考針對所有考生設計考卷不同,各個學校的老師出題,其設計的考卷有時能體現選拔優秀學生的特征,而有的時間則很難達到。“所以,經過專家們的討論認為,幾個學校在一起,通過比較嚴格科學規范的命題,更能選拔出優秀的學生。”楊衛說。
楊衛認為最關鍵的是,如果每個學校都開設自主招生的考試,八十所學校會給給考生帶來比較多的不便,“因為他要參加很多的考試,高三學生本身背負著繁忙的學業壓力,再為各個學校的考試進行復習,會成為比較大的負擔。
“這樣,幾個水平和性質比較近的學校組成在一起,可以避免重復考試,減輕考生壓力。不過,具體怎么演化成媒體口中的"三國殺",我就不太好評論了。”楊衛笑著說。
期望C9聯盟聯合招生
2009年10月,清華、北大、浙大等9校聯手結盟,共同簽訂了《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合作與交流協議書》,建立中國大學聯盟,被稱為C9。9所學校通過聯合推進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聯合培養,聯合開展教材建設,共同培訓青年教師,建立共享的遠程教育平臺等措施,開展深度合作與交流,共享優質辦學資源、進行優勢互補,更好地培養各類人才。
“我們也期望C9組織聯合招生,或者更大的范圍,十幾個學校,二十個學校一起組織招生。”楊衛期望之余也有擔心,優秀生源各所高校都想要,可能學校之間會需要多一些磨合,才能建立起比較統一的招生聯盟。
除了三個自主招生聯盟外,仍有幾十所學校仍單獨進行自主招生。談到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聯盟出現時,“多了就跟高考差不多,自主招生目標還是選擇比較優秀的學生,不是對所以人進行的。那相當于高考考兩次了,沒有多大的意思。”楊衛說。
招生聯盟是一種國際趨勢
楊衛還表示,目前國際上包括亞洲很多的國家,他們實行的是先進行一次比較簡單的高考,然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再參加比較好的學校的考試,現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一開始的考試大致區別一下學生的水平,學生不需要為這次考試準備一年,然后真的要去高水平的大學,那么你再參加這些學校組織的考試。”楊衛認為,目前國內高校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