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高考志愿填報要規避五大誤區
2010-09-28 11:04:10陽光高考
山東省青島平度市第二中學 郭明昌
誤區一:舍本逐末----根據地域選院校
案例警示:山東理科考生王平,今年高考考了596分,比本科一批資格線高了16分,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上學,本科一、二批次全部填了北京和上海高校,結果哪所院校也未投上檔,無奈,只好上了上海一所三本批次的獨立學院。
報考貼士:近幾年,不少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對院校所在城市的選擇帶有明顯的傾向性,熱衷于報考“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等經濟發 達地區的城市或其他沿海開放地區的院校。甚至有很多考生只認準本地高校,非本地高校不報,其他城市的高校均不在考慮范圍之內,從而使某一地區的高校錄取競爭更加激烈。
在志愿填報中考生和家長存在著的這種濃郁的地域情結,對于高考成績在分數上沒有絕對優勢的考生來說,弊大于利。案例中該考生非北京、上海不上的 偏執心態 ,筆者以為實不可取 。特別是在考分不占優勢的情況下這樣報考更是因小失大,可謂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不能說該考生的選擇是個錯誤的選擇,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這樣的選擇并不 是他的最佳選擇。單純以地域的優劣為標準選擇高校可以說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其實很多“地理位置不好”的地區也不乏部委屬名牌重點高校和辦學特色鮮明的二本高校,他們的科研水平和師資力量在全國也都是名列前茅的,僅僅是 地理位置不夠優越,與北京、上海同層次的高校相比較,這些高校的入學門檻低一些。如果考生分數沒有太大優勢,與其在發達城市就讀實力很弱,甚至剛從專科升 為本科的高校,到不如舍近求遠,以距離換分數,去“兩北一南”(東北、西北、西南)選一所實力雄厚、辦學有特色的院校。即使考分偏高的考生,也不要太過挑 剔,兩眼也不要只盯著大城市,考分偏低的考生當然也不要輕易放棄任何機會。
誤區二:愛屋及烏----重點大學里的專業都是名牌專業
案例警示:吳東是山東省理科考生,特別喜歡學習物理。填報志愿時,他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首選專業,最后選定江南大學并被錄取。上學期間,隨 著對學校了解得越多,他入學時的喜悅心情逐漸低落。因為該校前身主脈原來是一所輕工類大學。學校的強勢專業是食品輕工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幾年前才開設 的,師資力量和專業實力一般。直到現在,該考生還后悔自己怎么只知道學習拿分數,考重點,而全然不知重點大學里的專業也有強弱之分、高低之別。“假如時間 能夠倒流,我一定多看志愿幾眼”。但時間不能倒流,留下的是考生和家長的無奈和遺憾。
報考貼士: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短處,有優點,也有缺點,大學也一樣。名牌重點大學好并不代表其所有的學科專業都好,每所大學 都是以一定的專業領域見長的,都有自身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無疑只有選擇了重點大學的強勢特色專業,才能接受目前最好的高等教育。選專業,關鍵在于選特 色,作為高校的特色專業,往往具有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水平領先的優勢,而且不少是國家級或省部級重點學科。因此,志愿填報前,考生和家長要注意找出擬報高 校最強的專業和最有特色的專業。只有這樣,才能既“上對了花轎”,也“嫁對了郎”。
另外,有一些二本批次的院校,雖然規模不大,名聲不是如雷貫耳,但卻特色鮮明,某些專業實力雄厚,人才培養質量高,就業形勢絲毫不遜色于名牌重 點高校。所以,在填報志愿時,如果高考成績介于一本和二本批次之間,考生不妨在一些特色二本院校中多留點神,力爭在二本院校里尋找專業方面的單項冠軍。
誤區三:似是而非——根據專業冷熱與否選專業
案例警示:青島文科考生李明,今年高考分數639分,比一本線高33分,院校一志愿達到了天津財經大學的最低錄取分數線,但最終卻被學校退檔。 原來該考生選擇的專業志愿全部是該校歷年來最熱門的幾個專業,并且沒有填報專業志愿服從調劑。由于熱門專業錄取分數遠高于最低錄取線,最后李明被學校退 檔。
報考貼士:從長遠來看,專業在本質上并無好壞高低之分。縱觀歷史,橫看世界,各行各業都需要人才,一個國家的發展,光靠“熱門人才”是不行的。 專業的冷熱會隨著人才需求的消長而變化,高校的冷熱專業可謂風水輪流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熱門專業不可能永遠熱下去,冷門專業也不是命中注定坐一 輩子冷板凳。因此,考生選擇專業志愿必須從長遠著眼,結合個人興趣愛好,著眼于自己未來的發展,選報合適的專業,辯證對待“熱門”與“冷門”專業。
什么專業有發展前途,主要看國家的需求。要沿著國家的大政方針選擇專業方向,要站在國家戰略背景下看待專業的前途。認清這是個朝陽產業還是夕陽 行業,不能只看眼前該行業的冷熱。選擇的專業應盡可能與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和大需求吻合。如2009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鋼鐵、汽車、船 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及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這十大產業既有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又有重要的戰略性產業,還有關乎民生的產 業。其全面振興和有效拉動,將成為中國經濟走出低谷,步入新一輪發展的巨大引擎,是工業產值和國家稅收的主要貢獻力量,是吸納就業人群的主要渠道,是拉動 GDP增長的主要行業,對經濟發展影響巨大。因為行業投資必將帶動行業規模的擴大,而從業人員的補充和素質提升是保證規模擴大的前提。用發展的眼光看,未 來幾年這些產業都將有所作為。
繼四萬億投資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后,新一輪刺激經濟的新方案即將出臺。新方案涉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 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座談會上稱,“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立足當前渡難關、著眼長遠上水平的重大戰略選擇”。因此 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納米材料與技術、功能材料、物聯網工程、能源化學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傳感網技術、智能電網信息工 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海洋資源開發技術、建筑節能技術與工程、海洋油氣工程等新興專業將會風生水起,機遇無限。
溫家寶總理在與青年學生座談時說,青年人要把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前途結合起來,這不是一句空話,同樣適用于專業志愿填報。
誤區四:南轅北轍——根據校名選院校
案例警示:山東省文科考生陳琳,頭腦靈活,善學數學,喜做生意。高中上學期間,就經常盤算著以后要學習經貿類專業,做商業領域的弄潮兒。高考結 束,沒想到自己考砸了,省內的幾所經貿類大學是不敢報了,于是他轉而填報了鄰省的石家莊經濟學院并被錄取。隨著對學校的深入了解,他初入學時的喜悅心情蕩 然無存,原來自己就讀的學校是一所以地質類專業為特色的大學,該校前身是河北地質學院,經貿類專業并不是該校的強項,因而大失所望,大呼上當,感嘆自己進 錯了門,拜錯了神,“早知如此,真不該來”。
報考貼士:在國內眾多高校中,部分院校名稱如師范類大學、政法類大學、財經類大學、農業類大學等從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學校的辦學特色,但大部分 院校已不能從其校名中看出其辦學實力、學校特色及辦學地點。近年來,在高校合并、升格、更名時,有的學校由專科升格為本科院校,有的校名由某某學院直接改 為某某大學,而更多的是與時俱進、改頭換面,將原校名中體現行業特色的字眼去掉,趨向通用型、科技型、綜合型,把原校名中的“煤炭”、“礦業”、“糧 食”、“化工”、“氣象”等冠以“科技”、“理工”“財經“等吸引人眼球的熱門字眼;本來坐落在一小地方,卻偏偏冠個省會名。不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 時,被一些大學的名字搞得云里霧罩。一是從一些貌似氣派,實則模棱兩可的校名中看不出到底辦學方向、辦學特色是什么;二是面對名稱相近或相似的學校不知辦 學地點在哪里;三是魚目混珠、良莠不齊,許多名不見正傳的學校混同在一些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老牌名校中,掩蓋了其辦學歷史和本來面目,以次充好。譬如同 樣都叫“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以礦業為特色,因為它的前身主脈是山東礦業學院,青島科技大學以化工為特色,因為它的前身是青島化工學院,武漢科技大學 以鋼鐵冶金為特色,因為它的前身主脈是武漢鋼鐵學院,而河南科技大學是以機械類專業為特色,因為它的前身主脈是洛陽農業機械化學院,江蘇科技大學以船舶為 特色,因為該校前身是華東船舶工業學院……。
考生和家長在選校時,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大學的名頭,而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即高校的歷史沿革或來龍去脈,把握高校的強勢學科、特色專業,最后再比較高校分出高低,篩選出一批在自己高考分數段內“性價比高”的大學。
誤區五:不可救藥——考上高職院校也無用
案例警示:2010年8月24日,山東省招考院公布了專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的投檔情況,經過了三次志愿填報后,仍有2.8萬個招生計劃無人問 津,專科二批出現“生源荒”,高校面臨“淘汰賽”,招生遭遇“滑鐵盧”。專科二批線上的考生尚有10萬多人主動放棄了專科志愿填報。
報考貼士:現在有些考生和家長還存在著“非本科不讀”的心理,把高職院校摒棄在考慮范圍之外,這是很大的損失。因為從目前的情況看,社會對高等 技術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一些特色技術性專業的畢業生比本科生還吃香。筆者建議高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不要輕言放棄高職高專,報考高職院校同樣 大有作為,關鍵在于選個特色專業和特色院校。
高職院校的最大特點是專業性技術性強,專業設置特色鮮明,而且高職院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優秀畢業生經推薦和考試進入普通本科院校學習,高職院 校還重視專門的職業技能的培訓,人才培養與市場更貼近,實用性強,在某些行業很受用人單位的熱捧。學生畢業后選擇工作和待遇也都有相當大的優勢。
因此,如果考生高考成績不達本科線,把目光放在高職院校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專業應選擇職業技能含量高、市場化強的技術型的專業。
正如武林中人對兵器評價的那樣:一寸長,一寸強;一寸小,一寸巧。高職院校也是如此。在填報志愿時,建議考生不妨優先選擇特色專業性高職院校。相對于綜合性高職院校而言,專業性高職院校專業相對集中,專業師資力量相對雄厚,實驗實訓設施也相對完備。
作者簡介:郭明昌,男,高級教師,副校長,長期從事高考志愿填報研究和考生志愿填報指導,舉辦過多場高考志愿填報講座。在《青島早報》、《求 學》、《高考金刊》、《新校園》、《高考》、《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考試通訊》、《華禹教育網》等報刊雜志媒體上發表幾十篇志愿報考指導方面的文章,專 著《校園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