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多省市高考錄取率創新高
2010-09-08 09:30:11信息時報
廣東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近日順利結束,高考錄取率首次超過78%,不僅超出原先“七成”的預計,也創出了歷史新高。然而,有教育專家認為,高考錄取率上升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如何提升高等教育質量,解決高錄取率和低就業率之間的矛盾,已成為“高錄取率時代”高校和社會面臨的重要課題。
現狀
全國多省市高考錄取率創新高
信息時報記者從廣東省招生辦獲悉,經過三B院校二次征集志愿后,廣東省2010年高校招生錄取工作基本結束,全省共有48萬考生被高校錄取,超額完成全省招生任務,其中本科錄取21萬人,?其浫27萬人。今年我省高考錄取率超78%,比去年高了7個百分點。而考慮到在全省錄取結束后,部分三B院校還沒招滿,需再次征集志愿,最終的錄取率還將高于這一數字。
據了解,今年全國各高校計劃在廣東省招生42萬人,但考慮到我省各高校新生實際注冊情況,全省共在專科院校安排了5萬多名預錄數,因此實際錄取的考生數比招生計劃數略多。此外,2010年廣東高考首次在本科錄取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率和錄取率均較去年都進一步提高。
此外,據記者了解,在全國其他多個省市,今年高考錄取率也創出新高。今年北京市高考錄取率超過了80%,其中本科錄取率首次超過50%,高達54.9%,比去年提高了5.6個百分點。上海今年高考錄取率超過85%,較去年再升一個多百分點。此外,浙江為83.8%,山東突破80%,重慶達78.55%,云南超過70%,安徽也達到了創歷史的67.3%。
原因
高考“獨木橋”變“立交橋”
“最主要的原因是參考人數在減少,而招生計劃在增加。”廣東省招生辦有關專家介紹說,今年廣東省高考報名人數為61.5萬,比2009年的64.4萬減少約3萬;而各高校招生計劃則超過去年的40.2萬,達到41.2萬。此后正式錄取期間,考慮到廣東生源好,不少高校又臨時追加了招生計劃。有人口和社會學專家預計,未來三年,廣東省高中畢業生數每年還將繼續遞減2萬人左右。
高考錄取率創新高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高中畢業生成長道路更加“多元化”。廣州外國語學校校長寧彬分析說,如今的高中生已經不再一味地擠高考這座“獨木橋”,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如出國留學、讀港澳高校,或其他途徑繼續深造,走上了“立交橋”。統計數據顯示,在廣州,每年高考前都有千名左右的高三學生拿到了海外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例如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400多名高三畢業生中,有200多名參加“洋高考”,被國外大學錄取。
同時,記者從廣東省教育廳獲悉,為了讓高考落榜生也擁有繼續升學的機會,學到一技之長,今年,廣東省安排90所優質中職學校、2萬多個優質學位招收未升學高中畢業生。“學門技術好就業”已成為不少分數不高的高考生的心水選擇。
專家
錄取率太高,學生培養質量或下降
“高考錄取率過高的背景是錄取線過低。今年三B錄取線一降再降,先是200分,后又降到170分、150分,還要第二次、第三次征集志愿。這么低的入學門檻,使得許多中學教育沒達到要求的學生進入了高校。”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教授桑兵表示了自己的憂慮,“大眾化教育并不代表粗放經營。高校應重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及時給這些學生進行補償教育和‘再加工’,否則最終提供給社會的可能會是‘不合格產品’,也將影響高等教育的公信力。”他認為,高考錄取率一定要掌握好“度”,過高了同樣會引發社會矛盾。目前國內許多省份已表現出這種苗頭:部分高校“不報到率”越來越高;一些學校生源不足,既造成資源浪費,也影響了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他同時指出,對中學來說,70%以下的錄取率會對高中生有種張力,而一旦錄取率超過80%,將不利于中等教育的激勵機制,一些后端中學的學生會失去壓力和上進心,總以為成績好不好無所謂,反正有學上。
對于近年來逐年升高的高考錄取率,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聶衍剛教授指出,在經過一段快速擴張期后,高等教育應重視解決學生培養質量下降、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大力推動內涵發展,以實現工作重心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移。而國家新發布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要求深化高校入學考試和招錄辦法改革,建設現代大學制度,這正是下一輪高教發展應集中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