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地理23個簡答題答題規范(15)
來源:高考網 2010-09-01 09:23:13
15.城市小專題
⑴分析我國武漢市的城市區位因素:
地理位置:位于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中國大陸的中部
自然因素:①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
②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③長江、漢江匯合處,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轉。
社會經濟因素:①附近鐵礦、棉花資源;
②長江和漢江匯合處,京廣鐵路穿過,交通便利;③科技發達;④勞動力豐富,素質高;⑤湖北省省會城市,華中地區最大的經濟、文化中心;
⑥現代工業、新興高科技產業(光谷)。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棉紡織、光谷等)。
⑵第一批城市誕生的地區:世界上一些大河沖積平原,如:長江黃河中下游平原;
恒河和印度河、尼羅河中下游平原等。
原因分析: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條件,農業發達;便利的水運。
⑶上海市的發展:
優越的區位因素:
①便捷的交通;②廣闊的消費市場;③高素質的勞動力;
④寬廣的經濟腹地;⑤充足的商品供應;⑥豐富的農副產品;
⑦雄厚的技術力量。
城市化問題:產生原因:城市人口膨脹;用地規模擴大;
表現:①道路狹窄,交通堵塞;②居住擁擠;
③綠地面積小,環境質量差;④用地緊張。
浦東新區的規模和發展:
作用:解決城市化問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有利條件:位置:接近上海繁華市區;面積:相當于建城的2倍;
地形:平坦、開發空間大;
水源:河網密集,水源充足;
產業:農業為主,開發成本低
城市規劃:①分為城市化地區和非城市化地區兩部分;
②采取軸向發展與綜合組團相結合的布局形態;
③縱橫交錯的快速干道和河流;
④各種類型的綠地組成綠化體系。
建設成就:浦東新區已建成上海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
⑷城市道路網問題:
形式:環行-放射式方格--環行-放射式
作用:放射線:方便市中心交通,使市中心成為通達度最高的地區。
環線:縮短了城市各端點的距離,避免把大量人流、車流引入市中心,
減少市中心的交通擁堵和交通污染。
⑸城市交通環境問題:
兩大問題:①交通線路擁堵;②交通環境污染
措施:解決交通線路擁堵:根本措施是合理規劃城市道路
解決交通環境污染:①實施減少汽車尾氣污染的技術措施;
②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交通道路;
③合理規劃城市道路。(二者共性措施)
⑹逆城市化問題:
原因:①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提高;②鄉村地區和小城鎮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發展:英國---美國、西歐、日本---北歐(聯系經濟發展水平記憶)
表現:①城市人口向鄉村居民點和小城鎮回流;②大城市中心區萎縮;
③中小城鎮發展迅速;④鄉村人口數量增多。
⑺城市中工業區區位特點及原因:
①不斷向市區外緣遷移
原因:城市土地日益緊張,工業企業污染環境的問題突出。
②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原因:工業生產活動的大量運輸需求。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